图书工作室 讯:
在这场论战中,梁启超是《新民丛报》的主笔,写了不少文章。其中,《开明专制论》 (尤其是第八章第一节的《论今日中国万不能行共和制之理由》) 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两篇,最为重要。此外还写了《暴动与外国干涉》、《中国不亡论》、《现政府与革命党》 、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等,都是针对革命派在《民报》上所发表的文章,进行思想论战的。这里面,反映出梁启超思想的局限性。
但要指出,在当时革命派中的某些人以及后来具有极左思想的人,把梁启超在这个时期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主张合法斗争、反对暴力革命,说成是反对革命,是不对的。因为当时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是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歧,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分歧。正因为如此,两派在基本点上是一致的:两派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他们都是热情的爱国者;两派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都是冲破封建罗网的战士;两派都重视工商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起来。还应看到无论是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都是资产阶级的政体形式,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正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民主共和没有本质不同一样。
1906年冬,梁启超有停止论战之意,便示意徐佛苏出面与宋教仁联络,建议以后和平发言,不再互相攻击。宋教仁把此事转告孙中山后,孙中山不同意调和,表示要把论战进行到底。
1907年4月,《新民丛报》上海支店被焚烧。8月,《新民丛报》停刊,与《民报》的论战也就告一段落。
注: ①梁启超:《本报告白》(新民丛报)第1号。转引自吴八骏:《梁启超与戊戌变法》第88页。
②梁启超:《新民说》,载《合集》专集之四。
③梁启超:《释革》,载《新民丛报》第二十二期。
④梁启超:《新罗马传奇》,载《合集》专集之九十三。
⑤见《年谱》 第274页。⑥吴其昌:《梁启超》第28?9页。转引自孟祥才著《梁启超》第87页,1980年11月北京出版社第一版。
⑦见《合集》专集之三十四。第62页。
⑧《郭沫若自传》第90页。
⑨ 胡适:《四十自述》第457?58页。海南出版社1997年3月第2版。
⑩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载《合集》文集之五。第12页。
⑾ 梁启超:《爱国歌四章》,载《合集》文集之四十五 ( 下 ) 。第 21 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