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社科社将继续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优势,做好主题出版的系列化、深度化工作。赵剑英透露,近期,社科社推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该丛书共12册,约300万字,历时三年多,由近百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完成。这是社科社未来“走出去”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将启动其英文、韩文、印地文、孟加拉文和尼泊尔文的翻译出版工作,俄文版的合作也在顺利洽谈中;并将通过国际书展、国际论坛、知名国际大学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进行该丛书多语种的推广发行,力求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和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共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其次,进一步做好系列主题图书出版,开展多样化学术活动。做好“理解中国”“中国制度”“简明中国”等品牌系列图书的多语种出版,挖掘更多适合“走出去”的选题和项目,做亮品牌,做大影响,以此为基础开展中外学术对话研讨、走进对象国大学讲中国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更多主题图书“走出去”。 
再次,进一步优化海外布局,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继续探索“走出去”图书出版本土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界的深度合作,策划并组织海内外学者撰写学术前沿专著,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力作;同时利用海外分社的平台,组织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学者在海外的影响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第四,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实现学术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要想真正扎根海外,仅仅“走出去”是不够的,还要真正“走进去”。社科社将进一步创新海外营销模式,借助国际大型书展和国际学术平台、海外图书馆的资源,配合国际高端论坛展示销售图书,加强多语种版图书的海外营销,使图书更快捷到达目标读者。 最后,提高翻译质量,加强外语人才队伍建设。赵剑英说:“海外传播的效果要依托高水平的翻译,高质量的翻译是争取更多的国外读者、真正发挥图书世界影响力的一个关键环节。”社科社将进一步加强与青年汉学家、海外华人学者间的联系,维护好翻译和外文审校专家队伍,充分发挥翻译出版基地的作用,聘请和引进更多资深外文审稿专家,进一步加强外宣、外译项目的政治质量把关。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