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获取知识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发展,对于处于时代变革中的出版业来说,必须重视知识的制作成本和趣味性这两个方面,而趣味性更高的多媒体阅读更容易被读者所接纳。目前,针对C端的咿啦看书APP中约上架上千本动画书,其中又包含免费体验图书与收费图书。平台的收费图书价格最低为0.99元,最高为3.99元。咿啦看书最初的动画书采用游戏形式开发,靠程序来实现动画,配音等多媒体效果,虽然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这种“手工作坊式”的产出模式成本过高,开发周期过长。眼下,咿啦看书制作一本书的成本约为700欧元,相当于节省了99%的成本。在数字出版时代,“所见即所得”仍然是在降低知识的生产成本和传播的时间成本,进一步加快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当下数字阅读的一些弊端都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得到解决,创业者所要做的就是结合当下人们乐于接受的阅读载体开发优质产品。在与出版机构的合作方面,目前咿啦看书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一是图书授权,咿啦看书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后,自己开发自己销售;二是将动画书制作技术开放给出版机构,制作完成后在“咿啦看书”平台销售;三是出版机构支付咿啦看书一定的技术制作费用,独自销售动画书资源。目前,咿啦看书更多采取的是第一种合作模式,购买出版机构优质儿童绘本的版权,将其制作成动画书。随着市场对这种新的儿童阅读形式认知度的不断提高,这个平台将对所有出版机构开放,生产出满足读者各种多媒体阅读需求的图书,是咿啦看书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常帅(接力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AR主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调取AR资源,并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一般在童书AR使用场景中,AR资源与绘本及插图相结合。例如:接力社2018年少儿板块的《铁血战鹰队》,每册图书放置了10个AR飞机模型,并关联了相应军事问答的微信小程序,让喜欢飞机模型的小读者可以参与互动,增强用户粘性。VR技术目前在童书上的应用场景集中于科幻场景、生物再现,如恐龙、海底世界等。 人工智能在童书方向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向:一是与智能音响配合,比如天猫精灵、牛听听等,根据读者的指令,播放儿童故事;二是与拥有摄像头的智能硬件,如lukaLuka卢卡绘本阅读机器人、天猫魔镜等,通过摄像头进行图书的智能识别,播放相关多媒体资源。目前AR/VR的三维场景及动画特效开发成本相对较高,AR技术有降级的趋势,比如利用图像识别调用相关的音视频资源,这样可以较好控制成本。目前的产品不再利用单独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及应用场景的结合,比如通过AR/VR的应用场景,让读者置身其中,同时提供相关音视频的相关知识,利用互动答题激活用户,用排行榜等形式激起读者的竞争心态,最后与知识服务联动,销售音视频的课程。 所以,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出版社编辑的角色由单一媒体或技术的应用转换到数字产品的总体策划及用户激活和留存上来,而并非简单新技术的应用。 10 知识付费在童书领域行得通吗? 关键词 寻求刚需 划分受众 再创造 合作发力 许海峰(外研社少儿出版中心总经理):知识付费在童书领域是完全行得通的。从资源层面讲,出版社拥有优质童书资源,并且能够清晰了解广大读者对自己出版的哪种图书有刚性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将其开发成知识付费课程。从实践操作层面讲,喜马拉雅及其他在线平台推出的儿童知识付费课程有的能够销售到万份之多,从中可见端倪。 童书领域的知识付费从受众角度而言,有三类课程:1. 面向家长的课程:教授他们如何带领自己孩子从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read to think的技巧和方法;2. 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绘本馆从业人员及其他阅读推广机构人员的课程:教授他们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组织阅读活动;3. 面向儿童的课程:带领他们学会阅读,并通过阅读学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显而易见,面向儿童的知识付费由于受众群体最广,潜力也最巨大。 知识付费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内容过硬:确实能帮助孩子的阅读,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鸡汤;2. 体系完整:应该是由多节课构成的系列课程,循序渐进;3. 寓教于乐,多模态呈现:针对儿童的知识付费课程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如课时不能太长,一般在10~20分钟,并且生动有趣,能够充分吸引孩子。 外研社少儿出版中心目前重点开发了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绘本馆从业人员的知识付费课程,同时在积极开发直接面向儿童的知识付费课程。为了帮助广大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以及培训机构、绘本馆深入学习绘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流程和方法,外研社少儿出版中心于2016年7月在千聊平台上创建了外研童书直播间,是最早一批使用千聊平台开展收费课程的出版社。我们邀请专家开展了多个系列的中英文绘本阅读教学系列微课。这些微课采用语音+PPT形式,可以长时间反复回听。不到两年时间,外研童书直播间现在拥有2万名粉丝,绝大多数是英语和语文教师以及绘本馆从业人员,净收入超过24万元。由于我们拥有强大的教师微信群,这些流量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导流到千聊平台上去的。开展收费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便捷地进行教师培训,推动B端(也就是学校)采用我们的中英文绘本开展阅读课程,为童书推广服务,客观上也带来了收入,虽然还不是很多。 针对C端,也就是儿童本身,我们目前在开发基于我们出版的童书的知识付费课程。1. 我们与微信公众号常青藤爸爸合作,基于我们出版的《丽声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开发《丽声英语丑萌自然拼读课》,这是一套包含了视频动画、外教讲播、唱学绘本等模块、对孩子进行自然拼读启蒙教学的线上课程,已开发完毕,将于近日上线。2. 与一家专门从事知识付费课程开发的机构合作,正在开发基于我们出版的《我是数学迷绘本故事》和《丽声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开发数学绘本和英语自然拼读绘本的视频讲播课程。3. 我们正在开发丽声英语阅读微信小程序,一是为更好地实现电子资源与纸书的结合,二是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课程平台。目前测试版已经完毕,正式版也将于年底问世。 关于基于童书的知识付费开发,有两点需要我们思考:1. 优质童书不等同于优质的知识付费课程。知识付费不是将童书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课程中,而是基于童书内容,进行再创造,在呈现形式上要更吸引人。2. 合作比单打独斗更有效果。出版社擅长出版童书,但不一定擅长知识付费课程的策划。出版社可以与专业策划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进度更快,效果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