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 有声版权这么值钱 出版机构掘金如何下手?
因为盗版有声书,曾鹏宇损失了6位数的版权费。 日前,《世上有颗后悔药》作者曾鹏宇在微博控诉喜马拉雅FM盗版侵权,并发起“征集被喜马拉雅FM侵权作品”活动。由于喜马拉雅FM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提前上架《世上有颗后悔药》有声书,曾鹏宇和相关方未能签订有声书协议,处于“风口”上的喜马拉雅FM陷入舆论风波。文化圈一直有一个悲哀的现实:图书、电子书、有声书、音乐、影视……盗版猖獗之处,必定有相对“丰沛”的收益。此次,我们想探讨的是,盗版行为背后,出版商是否迎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图书的音频有声版权的开发空间有多大?在其价值分割链条中,出版商是否能占据有利位置? 从免费到6位数, 有声版权受重视 有受访者感慨,有声书版权一夜之间变得很值钱了。“有声”风口对有声版权价值提升的助力并非一星半点,在知识付费风行、音频内容平台抢占资源的当下,有声版权显然已不再是早先的“赠品”或“可与可无的存在”。几年前,只有一些电台播放有声书时,才会涉及到相关的版权问题。现在,有声版权处处开花: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等音频平台,十点读书、凯叔讲故事等新媒体平台,各种形式的有声硬件设备……有声版权成了“香饽饽”。 博集新媒常务副总经理邹积川告诉记者:“打个比方,4年前我签《法医秦明》的有声书版权,可能是免费的,不用给秦明钱,只谈分成就行。现在再只和老秦谈分成,明显不现实。”有声版权的价格从免费到4位数再到如今的6位数,头部IP的有声版权争夺更是激烈……这让很多出版人既“悔不当初”又看到新的希望。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有声书火爆前,出版机构普遍对有声版权“不屑一顾”,现在虽然还未达到“争抢”的地步,但市场上有声版权的报价显然会直接影响作者的选择。 当然,从目前来看,有声书的价值转化收益、市场规模还有待提高。图书的有声版权转化在出版机构IP开发链条中,仍份额较小,处于弱势。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所在的文著协有声版权代理的情况来看,除了像曾鹏宇这样的“大V”及一些知名作家,一般作品的版权所有者能在有声转化中获取的收益有限,6位数的“可喜”情况只体现于部分头部内容身上。 邹积川提到,图书的有声书版权价值目前还远远比不上网文,虽然博集天卷拥有的“法医秦明”等现象级作品的有声书收入能够上百万,但在网络文学世界,破百万是普遍现象。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经理程君则透露,就算在网文板块,有声版权的收入、体量也远远比不上影视、电子书的版权转化。 出版机构有声产品研发部门的设立,向作者获取有声授权形式的改变,有声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置,都显示出行业对有声版权的重视程度在市场助推下明显提升。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蒋蕾表示,中信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签下了1000多种有声版权,团队会在签协议前做评估。因为以前没有获取有声授权的意识,所以一些作品需要去补签有声版权的协议。据邹积川介绍,博集新媒是博集天卷旗下的独立子公司,博集在签纸书版权时,新媒公司则跟版权方单独签订电子书和有声书协议,尽量实现同步获取授权,明确各项权利。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出版机构虽然将电子书与有声书等归属于同一份数字版权的授权获取协议中,无效合同或权利不明的案例也在逐渐减少。张洪波也表示,与早两年相比,出版机构版权意识提升,大部分拥有专业法务或合作律师,操作流程也逐渐规范。磨铁图书近日最新推出了天下霸唱的全新力作《火神》,有声书也同步制作完成并在喜马拉雅上线。磨铁图书IP中心编辑林沫言介绍,与以前图书出版后再开发有声书的节奏不同,现在很多有声书基本与纸书同步推出。 除了“中间商”,出版方还能做什么? 尽管有声版权的获取成本不断加大,但出版机构依然普遍看好有声市场的发展潜力,更有深度介入者已经不甘心只做提供授权的“中间商”。目前,出版机构涉足有声市场总体可以总结为三种模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