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学出版社在回归学术的基础上应当走向一流。一流的学术出版要有一流的办社理念、出版内容、评审机制和运营方法,“理论先行”已摆到大学出版社面前。南京大学出版社(简称“南大社”)在回归学术的前提下,将在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上下功夫,同时,在传统出版、知识服务、文化创意三个具体方面探索切入。
近年来,南大社对科技类图书非常重视,成立了科技图书编辑部。依托南京大学雄厚的学术实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调整,南大社科技类图书出版工作进展迅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推出了以《介电体超晶格》为代表的一批高品质科技类图书。如今,南大社积累了一批优秀作者资源,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在内的知名学者。与此同时,南大社在科技类图书“走出去”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德国著名出版商德古意特出版社签署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我国优秀的科技类图书在全球范围发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201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南大社就《介电体超晶格》等科技类图书与德古意特出版社达成了战略合作
科技类图书的策划要“顶天立地”
南大社关注的专业学科基本涵盖南京大学的所有优势学科,包括天文、物理、环境、地质、地理、人工智能等,目前已经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类图书,如《介电体超晶格》《非洲资源开发与中非能源合作安全丛书》《图解天文学》《持续性异常气象事件的监测预测研究》等,很多优秀图书都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南大社科技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吴汀认为,科技类图书的策划更倾向于向“两端”发展,可概括为“顶天立地”——一类是最前沿最顶尖的科技成果,另一类则是面向广大受众的科普类读物。科技类图书从策划到发行在很多方面与人文社科类图书有所不同。首先,要选择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编辑。他们与作者有共同语言,能针对相关学科进行深入讨论。其次,需要一个打磨周期。“考虑到项目结题等因素,科技类图书从策划到交稿可能周期较长,有点像科研人员出成果,认准一个出版方向或制定了一个出版战略,就要一直盯下去、做下去,甚至要‘十年磨一剑’。”吴汀表示。
南大社策划出版的《介电体超晶格》就是率先提出“介电体超晶格”概念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闵乃本院士及他的团队辛勤耕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的反映。这项研究成果代表了该领域科研的世界一流水平,南大社非常重视该书的出版工作,抽调了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生为主的编辑组成编辑团队,最终历时两年完成编校工作。该书出版后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也为日后策划类似选题积累了口碑。
在营销和发行方面,吴汀认为,科技类图书的营销最重要的是要在专业方向上积累规模,形成品牌。“如果某个专业方向只有寥寥数本书,形不成规模,投入再大的营销成本也难以见效。”吴汀说。同时,在发行方面则要有针对性,“科技类图书在馆配时所进入的图书馆类型,与人文社科类图书不同。”吴汀表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