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在中国,人们阅读毛泽东,有着多方面的、发自内心的需求,“年轻人是为了了解,老年人是为了回忆。”潘宇说,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毛泽东的解读。就图书本身而言,做到内容过硬、满足读者了解伟人、进一步理解中国历史的深层次原因,是打开市场的基础。同时,文字通俗,具有可读性,则是进一步深入市场的推动力。而从外部原因来说,这套译丛中的《毛泽东传》能有今天这样的销量,离不开读者的口碑传播。潘宇说,出版多年来,网络评论、线下自发的读书会等为这本书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销量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这些评价所带来的新读者。”她认为,由于这套译丛策划出版耗时较长,营销推广也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在图书出版很久之后,除了内容上的分享外,人大社所做的营销推广工作,更像是在帮助读者做进一步的梳理。
“要打造一部‘双效’统一,叫好又叫座的伟人传记,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始终‘心系读者’,在策划、翻译、营销、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如其所言,心系读者,恐怕就是人大社打造这部热销伟人传记的核心要义。
(本文编辑:赵冰)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