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在策划出版伟人传记的过程中,需要考量很多特殊因素,对潜在读者的判断尤其重要。如传记主人公是否具有巨大的群众基础?他的生平、人格、思想对于读者又有哪些精神上的指引?传记的作者是否客观而富有卓见地再现了主人公的一生?他的语言是否适合普通读者等。能否根据读者范畴,进一步清晰界定出目标选题的差异化特色,则是伟人传记类图书成功的基础。而人大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
潘宇介绍说,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和国内都有所不同,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作是毛泽东研究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站在21世纪全球化的历史视野上,严格遵奉学术理据和研究逻辑,精选了译丛里的这些佳作,来纪念这位旷世伟人,并进一步推进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深入扩展。”
首先,译丛中的所有作品均来自海外作者。潘宇说,尽管不同作者解读毛泽东的角度不同,如分别从生平、性格、思想、历史机遇等出发,但他们毫无例外地均用西方的视野,将毛泽东置身20世纪的国际历史、政治格局中,认为“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另外,这些作品都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大众阅读领域,有很强的阅读价值和持久性的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的亮点,恰在“国外”。
特别是其中市场表现最突出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权威、翔实的关于毛泽东生平的优秀传记。潘宇提到,作者罗斯•特里尔将学者的研究与新闻记者多彩而又优美自如的笔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许多读者、评论家在读完后,不约而同地用“令人着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部作品。
引导读者互动,形成口碑传播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有了优秀的选题、权威的作者、独特的视角,但要让图书,特别是这套本身就贴有明显“学术+主题读物”标签的书走向更多普通读者,还需要畅通的发行渠道和高效的营销手段助力。
据了解,“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的线下发行主要是通过各大新华书店,而线上渠道则主要是当当、京东、亚马逊和天猫几大电商。特别是2012年后,随着网店的兴起,网络销售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其中《毛泽东传》的平装本、精装本销售突破100万册,总码洋超过5800万元,其中并不包括其电子书的销售情况。
“在推广营销方面,人大社所做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节点,助力这本书的传播。比如在毛泽东诞辰、毛泽东逝世周年等纪念日,适时地传播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内容,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潘宇如是说。譬如,在毛泽东逝世40周年时,人大社组织整理的微信书单《14位海外学者还原真实毛泽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被多家阅读类公众号转载推荐,有效带动了线上、线下的销售。
除了关于书本身内容上的分享传播外,人大社还十分注重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往来。图书出版以来,人大社多次邀请作者罗斯•特里尔来华,和读者交流《毛泽东传》,大批读者慕名前往,其中有耄耋老者,也有青年学子,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加入到这场“阅读毛泽东,感悟大历史”的活动当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