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术业有专攻,贴近图书市场、以客户为导向、逐渐细分职能,目前看来这将是出版业营销发行工作的主要趋势。
融合正在进行,变化依旧存在
在传统出版积极与新兴出版融合的大潮中,奋战在发行、营销一线的业界同仁在日常的探索中也发现了新的变化。
发行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发行部主任王秋玲提出,现在已经不存在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渠道,二者交融发展的趋势已然非常明显。线下渠道方面,四川和浙江等地的新华发行集团打造了文轩网、博库网等电商平台,发展势头强劲,不少民营书商也在积极利用天猫旗舰店等线上渠道开展图书零售及批发业务;线上渠道方面,做线上书店起家的当当,瞄向了线下的实体书店市场,目前已在全国打造了100多家实体书店……不难看出,线上、线下渠道在保证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对方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综合发展。
赵强认为,一方面线上线下渠道的分工将日益明显、各具特色,实体书店更多的是打造小而专的独立阅读空间,而线上渠道更多的是承担图书销售功能。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渠道的交融也将越来越深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由现阶段的竞争为主慢慢演变为合作为主。
线上线下之分的历史也不过十余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渠道将不再按照线上、线下的标准来划分。
营销方面,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少华这样说道:“我认为图书营销最核心的,还是要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不少出版机构将心思花在了电商页面的美化、图书信息的不断全面上,将小小的网店打造成为出版机构品牌的宣传阵地,品牌营销日渐受到重视;此外,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降低对社群营销提出了新的考验,新蕾社副总编辑杨丽萍表示,目前新蕾社有专人负责与社群渠道对接,主动提炼卖点、撰写宣传文案,持续关注社群营销的动态。
随着社交通讯技术的日渐发达,图书销售迎来了全社交平台营销时代,出版机构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创新营销形式,将图书信息以各种形式推介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做到“无孔不入”却又“春风化雨”。
融合起于变化,同时又衍生出新的变化。出版人在面对万千的变化时,不仅要有敏捷的反应力、高效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冷静的思考力。
(本文编辑:王谊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