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我社很多编辑,包括我自己在内,在选题策划中进行的同类书分析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问题,现整理归纳为如下几点,有不到位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同类书选取方面。基本上是以书名关键词、内容作为同类书选取的重要标准,但存在以偏概全等问题。举例说明,某编辑策划一本烘焙的图书,但选择的同类书却全是烹饪的书,这从同类书分析的源头就出现了偏差。从选取途径来说,有的选取同类书开卷排行榜的前两到三名,有的选取当当网销售排行的前两到三名。有的则选取本社图书一到两种、外社图书一到两种。有的则并无章法而是随心选取,这样经常使选取的图书不具备代表性,得出的分析结论也就没有过多的参考价值。
同类书选取并没有硬性规定选取的原则,但是个人认为以内容为选取标准时,还是要以与所策划图书读者对象定位最一致的图书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要兼顾图书的出版日期和开卷榜或当当销售榜的排名先后。
二、同类书分析内容方面。分析的重点多是图书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对图书除内容之外的其他外在设计和营销设计分析较少。对附加价值的分析还不到位,如有的图书配有光盘或者二维码,但是编辑并不知道光盘的内容是什么、二维码扫码能看到或者读到什么。
随着对用户思维的日渐重视,各出版社都在为读者提供附加价值方面做文章,因此分析同类书的附加价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同类书分析结论方面。同类书分析较少涉及网络销售评论的分析,尤其是网络销售差评(物流和网站服务差评除外)的分析,多是从编辑自身对图书的认知分析得出同类书分析结论。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编辑认为的同类书缺点却是读者看重的优点。
因此,从销售评论得出的分析结论是读者反馈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体现图书差异化、提高图书价值的重要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