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人民社:重塑出版形态,服务党建工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字出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赢利模式不断成熟,数字出版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数字阅读用户正在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并对互联网信息的获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用户需求已经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
职责+担当,深入互联网主战场
人民社作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之一,在网络主战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责无旁贷,即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用互联网传播党的思想和理论。而小书包就是人民社在“互联网+”条件下探索开发的一款党员移动学习数字化产品。
人民社以权威思想理论图书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为导向设计开发了小书包。小书包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特点,将传统出版资源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具有移动阅读、组织管理、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在线交流等特色功能;为党员量身打造学习方案、精准推送学习内容、按需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加强内容资源库与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实时记录党员的阅读学习行为,为党员考核、党组织建设提供准确权威的数据统计,全方位打造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党员学习新平台,有效推动党建工作拥抱“互联网+”。
同时,作为一家公益性出版单位,让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顺利开展党建工作也是人民社的职责所在。如西藏、新疆等地区,以及延安、赣州、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和地理环境较为独特等因素,开展党建工作难度非常大,党的思想理论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受到极大制约,很难集中开展党建工作。小书包的支部群功能可以让党组织、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正常地开展学习、沟通和组织活动。人民社社长黄书元说过“我们就是要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更广泛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让党的声音无处不在。”
人民社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互联网+”,探索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人民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彤表示,人民社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方面的探索,并不是要颠覆传统出版,或者以数字出版取代传统出版,而是在此过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实现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同发展。
技术+资源,厚积方能薄发
小书包从立项到上线运营,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效率惊人。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小书包的开发和应用,除了有社领导对重大项目战略部署的大力支持外,人民社长期以来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和内容资源等方面的厚重积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人民社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他们对技术发展趋势非常敏锐,对市场的把握非常准确。小书包项目计划之初,项目成员对市场进行了大量调研,对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了充分的把握。
任何一款App的诞生都需要集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人民社在研发小书包的过程中,全方位整合了社内各种资源。首先是权威、系统和规范的内容资源。在知识的系统性上,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民社出版的党的思想理论图书是最系统、最权威的,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能与之比肩。其次是强大的编辑团队。人民社的编辑有丰富的政治知识储备和极强的政治觉悟,能够精准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因而在内容编排和选取上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小书包的“党务知识小百科”栏目,对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主要为用户提供实用性的词条——有些词条甚至很难在书本上找到。项目编辑团队中,除了人民社的编辑,还有一部分社外的党建专家和党务工作者。此外,小书包还把社外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人民社和技术公司多次沟通、交流,针对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反复研究,力求为用户提供优质资源和高效服务。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