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解码出版机构的发展基因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158    时间:2017/6/4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再以大学出版社为例,京沪等地的重点大学,学术优势明显,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些出版社“根红苗正”,出版图书有本校的雄厚的教学实力作为后盾。但一些地方大学下属出版社,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虽然本校不在学术中心的城市,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占据了市场优势份额,赢得了口碑。这都是“不靠爹妈靠自己”的典范。

要克服“基因缺陷”,开拓市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专业社的渠道和选题优势,只要一天存在,专业社编辑就享一天清福。惰性导致转变很难。其次,就算专业社里有一两个“先知先觉”者,抢先运作了市场化选题,但是该社的发行没有市场化,也很难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第三,就算专业社领导有眼光,引入了有市场化水准的发行人员,但是空降而来的发行人员也很难和专业编辑磨合成一体,最后难免背着背包走人。(这都有惨痛的教训和真实的故事,这里就不讲了,因为太惨了。)

最后的结论是:改变一个人的基因,目前科技水平和医疗水平做不到。改变一家出版社的基因,基本上也很难在一代人手里完成。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愚公移山”,如果领导有魄力、上级单位又支持,政策又稳定,可能会发生奇迹。对于国有出版机构的普通员工和中层干部,我们的建议是:多走半步是优势,多走一步就是死亡,多看看别人怎么走的,先别怨天尤人。

最近各种文化扶持政策、基金逐渐增多,有上级机关撑腰,很多情况下也是好事,“有妈的孩子有人疼。”十多年来,出版社作死的多,真死的少,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上级单位会越来越重视出版传媒,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政策红利。

(本文编辑:原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