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这些下级出版机构能从上级单位获得的,当然不仅是共享食堂和人才管理,还有大量的独家选题资源、资金支持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委出版机构的图书几乎全部由该部委下属出版机构出版,统一分配,当然也就给出版社带来了基本口粮。这些部委出版社的老编辑不喜欢看图书排行榜,他们的王牌产品,比如大型专业辞书、列车时刻表、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等,码洋高,盈利稳定,远远超过策划市场图书的利润,所以他们也没有必要到市场上冒风险。此外,依赖上级单位还有发行优势,比如电力社遍布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家电力发行站、店,80%的产品都是电力出版社自己出版的书,这是其他出版社难以染指的禁脔。
说句题外话,有个小窍门可以分辨一家国有出版社的市场化程度:如果你发现,这家出版社的员工每天还在坚持作广播体操,那他们的体制基本上就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

有很多国有出版社的员工还坚持做广播体操
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有时候上级机关不将自己的选题给下属出版社。比如某部委下属只有一家出版社,过去有图书选题都会交给这个“独生子”,现在“独生子”出书质量下降了,该部委就会将选题交给其他出版社,甚至文化公司操作。再比如,某些重点大学的知名教授,作品在各出版机构都是“香饽饽”,就不一定给本校的出版社出版。这样“亲爹娘”不向着自己孩子,让专业社着了慌,这也促使他们改革转型,积极吸取其他优秀出版机构的经验。
基因不同,“趋同进化”
上面讲了国有出版机构选题受到上级机关鼓励和制约的情况。但事在人为,选题也是各出版社自己争取的。不同机关下属的出版机构,可以选择类似的发展方向。这在生物学上叫“趋同进化”,就是不同科属的生物因为生态地位类似,发展出了相似的形态。
就拿“三农”这个比较专门的选题来说:农业部下属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历史最悠久,可以获得相关培训教材、辞书、科普读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红苗正。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所以天生有出版农业音像制品的资质和优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省级、地(市)级、县级学校数千所,教学班上万,这都成为该社选题来源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渠道。金盾出版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下属的出版社,但他们也致力于“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他们的策略是开展二三线城市和基层书店的销售,到2012年,竟然也占领了“三农”图书市场的40%。(这是2012年的情况,“军改”以后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金盾社最近最大的动作是成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出品方。)
从这三家出版机构的发展路径看出来,只要出版人肯动脑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自己“基因”上的劣势。类似金盾社这样筚路蓝缕拓展新型渠道的情况,在追求市场化的出版社很常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