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在文学类图书中也出现了嵌入影音的案例。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在郭敬明的散文集《愿风裁尘》中首次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今年5月出版的另外两卷散文集《守岁白驹》和《怀石逾沙》也同样运用了此项技术。先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APP扫描对应图片即可观看或者收听视频音频(本报于7月15日刊登《童书已规模运用AR技术?》一文,有相关报道)。此次专题,我们会着重探讨,非AR技术的二维码嵌入影音信息的制作过程。
七问视频音频制作流程
1 图书上配置音频、视频二维码,是否会增加图书成本?
由于二维码仅仅是印制在书上的一种“图片”,因此本身不会增加图书的印制成本。但是想让二维码顺利运行起来,就需要前期素材的收集和处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二维码的生成和检错等环节。在生产成本上有所增加。
从二维码所承载的影音信息成本看,如果是出版机构通过某些形式,比如委托拍摄视频(或录制音频)、出版社自己拍摄视频(或录制音频),会加大图书成本,但同时也会为出版机构做很好的资源积累,为以后新媒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出版机构采用合作的方式,用版税或其他形式与视频(或音频)版权方合作,其图书成本与一般图书相近,并没有增加图书的成本。以接力社《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为例,它所插入的音频成本大概占到总成本的15%左右。
2 图书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制作由谁来操作,是否有专员负责还是责编全程参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