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国际组稿新现象频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前不久,记者在采写《理科出版市场价值当瞩目》(第2055期8版)时,得知不少出版单位在单纯引进海外版图 书同时,还在积极探索“国际组稿”的形式。早在1980年代末,清华大学出版社就已经探路国际组稿,其曾聘请莫宗坚等华人数学学者编写“数学丛书”,以满足国内数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此后,又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概念英语》,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视界》、《新世纪小学生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华尔 街商务英语》等产品,均在国际组稿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上述案例还多集中在教育板块等相关领域,仍不免有些许局限。最近几年,随着出版单位海外视 野的放宽、市场观念的成熟,其国际组稿的选题覆盖面,正逐渐由教育延伸至科技、专业乃至大众领域,产品线日趋丰富,合作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还有出版集团和 出版社专门针对这一领域展开周密部署,主动寻找国外知名学者、作者,策划热点选题。
趋势:延伸专业市场组建专项公司
从过往的出版品种来看,国际组稿主要集中在背靠优质资源的大学类出版社,其国际组稿的选题范围也多呈现在教育图书领域。究其原因,顶尖的高校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互通有无,因而影响到教育出版在国际组稿上处于前列位置。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