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几年来,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和单体出版社纷纷寻求跨界合作、异业结盟,立足出版,延伸文化产业链,在商业地产、旅游开发、特色经营上取得相应成效。3月 底,万科与中信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万科的大、中、小三级商业项目中全部引进中信书店及书店衍生服务,将读书生活作为万科商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这 一产业融合的案例显然是对该政策出台的积极回应。
为推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安徽出版集团迅速做出反应,将依托文化和人才资源,参与汽车装备制造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在智慧城市、社区、建 筑项目中,因地制宜融入文化元素;开发生产艺术衍生品等。刘鑫对这样的思考表示认同,如果传统的出版企业“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在特色旅游和商旅服务、 文化地产和文化商业项目合作,以及用文化创意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等方面就会有所作为。
在文化金融方面,相关政策则将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消费的力度。当当网市场部公关经理王啸航认为,在成熟的条件下,其希望与包括出版单位在内的文化企业探索 演艺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电子商务和虚拟经济等领域的深层合作,共建良好的支付消费环境,“或许某一天,在当当网上就能买到万达影院的最新影票, 或者舞台话剧的门票,这正是文化金融的细微体现”。而合作背后也隐藏着暗流,“当传统的银行领域遭遇电商金融的强势冲击,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粗 放式的打压管理?还是共荣的‘补充性’管理”?这些问题不应被电商平台与文化企业所忽视。
有受访者表示,尽管利好政策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的整合给予鼓励,但是出版企业和出版项目的资金流特点和风险特征有别于其他行业,如何与有关 部门共同完善文化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实施差别化定价,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贷方式,也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否则以业内当前的市场程度、盈利 能力,恐怕难以吸引金融企业的融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