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建机制、重协调、勤互动
眼下,不少出版社已经展开对网络盗版的打击工作。人邮社的做法是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打盗维权,有相应律师团队、专门制度给予支持和保障,同时社内各个相关部门均会参与进来。清华大学出版社通过两个层面来开展工作:业务层面出现问题,会主动跟相关网站沟通、协调;若出现影响范围很大、性质恶劣、涉及金额多的行为,会通过法律层面来进行司法协调。其余做法还包括对版权和定价权的掌控,注意在电子书授权过程中尽量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外泄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对出版社现有的尝试表示认可,其中经验值得出版行业学习借鉴。他强调出版社积极打击网络盗版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加强力度,在法律环境下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使盗版行为受到更多约束,让他们不能自由自在地去做。”
在这里,潘正安呼吁出版社要加强对著作权的宣传,让公众意识到著作权跟商标权、专利权是同等水平的,并加深对其保护的认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且与国外的先进做法对接。
这个过程却尤为艰难、问题重重。向伟发现,网络盗版的取证十分困难,费时、费力且成本高,经常出现因为等取证而拖延处理的最佳时机;一些网站被举报盗版后就撤下相关内容,风头过后又再挂上去的情况。
这印证了温蕴辉的观点,即单一出版社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击盗版、维护权益,不仅周期长,执行效果也难有保证。他说:“在如今有众多数字阅读平台,很难去一一协调的背景下,出版社可以考虑就网络盗版采取集体诉讼的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