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编辑向伟对网络盗版的危害也感受颇深。他说:“近年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网络盗版,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这让出版社十分头疼。”
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业务部经理温蕴辉专门针对电子书的网络盗版发表了观点。在他看来,电子书的网络盗版在2013年稍微有所好转,这主要是因为百度、淘宝等互联网大佬从去年开始做自己的数字阅读项目,因此对电子书的管控严格了许多,盗版读物也少了很多。
不过,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温蕴辉表示,现如今仍存在诸多提供盗版电子书的网站,最麻烦的则是与其中一些网站建立不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甚至根本联系不上。他以新浪爱问为例,该网站属于自然人共享文件的性质,新浪并不审核其中的内容,虽然目的不一定用于销售,但财富值、奖励积分的设置某种程度上还是提高了自然人的共享积极性。“关键是新浪爱问并没有十分顺畅、规范的投诉机制,导致个人或单家出版社很难有精力去坚持到底。”
鉴于此,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刘炜认为出版社、网络销售平台和相关部门有必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免费”二字的含义。他介绍道,一些网站提供免费的电子书、PDF等电子文档,并对外宣称不用于盈利目的。“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免费同样是一种消费行为。”他解释道,“网站提供免费内容是为了吸引流量,而出版社对这些网站免费提供的内容,仍需支付版税等各种费用。”
多方诉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