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宏,《追风筝的人》的译者,《与神对话》的译者。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 上海报道 摄影_孙炯
今年三月的某天,帛书文化的合伙人之一谢镇远,去找另一个合伙人李继宏取《与神对话》第三卷的样书。阳光下的上海巨鹿路,那个曾经翻译《追风筝的人》的年轻人拎着袋子等在路边。为治愈耳炎,他刚做了手术,还缠着纱布,让人想起凡·高的某幅画像。
帛书文化是一个由两位合伙人组成的图书工作室,目前的主要书目是《与神对话》。自2007年在国内初版以来,这本书创造了在卓越“畅销图书”排行榜位列前百名一年的纪录。书的译者李继宏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他相信这样的书“能唤醒权势者的良心,并给无权者以抚慰”。
自2009年7月出版后的一年多里,《与神对话》(第一卷)简体中文版已加印了13次。但比起它的英文原版常年在西文 “spirituality(心灵类图书)”里占据的显尊地位,中文版的《与神对话》在书店里,模糊地摇摆于“人文社科”和“哲学宗教”门类之间,更多时候甚至被推上“心理励志畅销书”的货架,取媚读者。
意外的甜头
一个爱好外国文学,一个爱好历史。成立之初,李继宏和谢镇远两人对出版工作室的设想是做人文社科类书籍,对于是否要做成一家专门的心灵类图书出版机构,他们之间存在分歧。
直到《与神对话》这本书出现。谢镇远第一次看到《与神对话》时,是在旧书店里翻到的盗版书。“它正面地、不躲避不躲闪地回答了人所固有的基本问题,那些千年疑问。这么好的书,怎么没有正版?”
那时候,对千年疑问的追问,早已在他心头萦绕,于是也早就注意到了市面上的类似书籍,比如已在市面上行销的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但相比其的坐而论道,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系列采用问答体,更平易亲切,“肯定有更好的传播性,前者的书在正式引进简体中文版后,销量也不过2-3万册。”
谢镇远当时对《与神对话》的乐观预期是销量能达到上百万册,至少追平《秘密》。但合伙人李继宏的担心在于,类似的心灵读物都可以回溯到共通的精神源头,导致了原创性不高。除了那几部“新时代运动”的经典,比如《奇迹课程》和《赛莱斯廷的预言》,其他心灵类作品或多或少内容重复,注水严重的就更难免怠惰为“心灵鸡汤”式的读物。
在《与神对话》正式在国内出版前,国内图书市场上最火的心灵类读物是朗达·拜恩的《秘密》,据称销量达到上百万册;而被归为“心理励志书”的《不抱怨的世界》也发行了50多万册。而据谢镇远说,这两者都只是抽取和稀释了《与神对话》的部分内容。彼时《与神对话》的盗版书也已在国内流传。
该书的台湾版译本此前已经流传了近十年。对一本心灵类读物来说,术语的翻译对读者常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李继宏说正是看不下台湾版译本存在着的不少误译,才下定决心重译。比方说到“宇宙的起源最初是太极”,“太极”的英文是“ordain”,台湾版翻译成“一切万有”,是对其道教来源的失察。全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enlightenment”一词,台版翻译成“开悟、启蒙”,李继宏则将之更正为“光明”,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佛教密宗的用词。
没想到,《与神对话》(第一卷)一炮打红,“你一生等待的书”,这句腰封上略显滥情的广告,却在市场数据上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反馈。第一卷销量迄今已达22万册。第二、第三卷的销量也是成绩不俗。
在此之前,从2008年12月开始,《与神对话》的读书会活动已经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自发举行。第一卷出版后,李继宏本人也受到过举办这个读书会活动的邀请,但被他回绝了。在他看来,“想要知道神的意思,直接看书就行了。”
翻译的门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