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收获》: 一份自负盈亏的纯文学期刊的生存之路

[ 来源:佚名    点击数:2256    时间:2013/6/16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收获》没有拨款。它是国内最早取消行政拨款、靠自己力量生存的文学期刊之一。巴金曾为这份倾注其半生心血的杂志题词, “把心交给读者”,希望《收获》由读者养活。有读者看,杂志就有生命力。

《收获》也不登广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杂志社刊登广告的想法,巴金回复说,“不要靠广告,你们也可以活下去。”他不愿意让文学沾染商业,要保留这块思想文化的净土。

以不变应万变。56年来,《收获》坚持的,就是“出人、出作品”。

“必须保持最好的小说都发在这里。”程永新说,“应该说我们运气比较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收获》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一直都在。作家有重要的作品,首先会想到《收获》。”仅以今年为例,贾平凹的《带灯》、韩少功的《日夜书》、苏童的《黄雀记》等重头作品,通通发表在《收获》。

凭借其高水准的作品,即便是在文学日渐式微的当下,《收获》仍维持了稳定的10万发行量。倚靠这个领跑全国的发行量,如今的《收获》一直顽强地自主生存着。

在程永新看来,读者的认可,才是一本杂志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在选稿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高水平,高门槛,选真正有水平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刊物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为杂志培养一批固定的读者,支撑住杂志的生存。如今文学虽然小众,但喜欢文学的人还是有的。总之,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文学期刊:如何保护文学的根基

但绝大多数的纯文学期刊,却并没有《收获》那样的幸运,而是始终挣扎在生存边缘,八仙过海活下去。

《上海文学》主编赵丽宏指出,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文学期刊,面临着网络的冲击、数字阅读的兴起,还有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如果完全依靠自有力量,要活得有声有色,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这也解释了如下事实:有的文学杂志在正刊之外出“李鬼”,收版面费生财;有的干脆转型刊登其它内容;有的黯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目前一些老牌的纯文学期刊还选择在困难中坚守,也有些选择了转向,存活下来的大多数纯文学期刊也都是靠政府拨款勉强过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艾克拜尔·米吉提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那些有秘密的书店很神奇

  • 下一篇文章: Kindle入华:狼已无牙 却无伤大雅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6]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7]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6]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