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重磅专访 方舟子:我的质疑有价值

[ 来源:佚名    点击数:478    时间:2012/2/18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重磅专访 方舟子:我的质疑有价值

■本报记者 原业伟

  寒假未放完,“方韩代笔之争”也愈演愈烈。以打假闻名的“斗士”方舟子,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台风中心。频频接受媒体轰炸的他,其实内心的想法并未真实展现。2月4日,方舟子在北京家中接受了出版商务周报记者的专访,透露更多细节想法。

  “如果是假的,对读者都是欺诈”

  《出版商务周报》:昨天韩寒正式将诉讼提交法院,有律师分析这是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是名誉损失不是侮辱诽谤。
  方舟子:一般侮辱诽谤罪是很难立案的,要造成有人自杀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所以一般这种情况都属于民事案件。

  《出版商务周报》:若如你所说——如果韩寒的作品真属造假,你认为对整个图书业和文化市场有哪些冲击?
  方舟子:这事情要是造假,就说明十几年来,广大读者都受到了愚弄,就变成了文坛和出版界最大的一个笑话。
  韩寒之所以会出名,就是因为他被包装成一个天才文学少年。但是从文学创作质量的角度来说,《三重门》是一部很糟糕的作品,很平庸,甚至是低于平庸。
  如果说是一个成年作家写的,那是不可能出版的。之所以出版,而且变成畅销书,卖掉了几百万册,完全就是因为说是一个少年天才所写,很多人才会买来看,所以如果是假的,对读者都是欺诈。
  这也反映了出版界这十几年来的一种乱象,过度包装。以前包装还没那么离谱,像路金波他也包装出好多写手,还不像包装韩寒那么离谱,也有一个团队,帮他提供素材、写作、润色,等等。但像韩寒这样,现在看来就是没有任何文学天才,甚至可以说写书水平很差的,你看他2006年所写的博客文章,就完全是一个初中、高一作文不好的人所写的,他正常的水平就是那样的。所以说如果是假的,就是一个最大的笑话。

  《出版商务周报》:如果败诉,质疑还有什么价值?
  方舟子:败诉跟这个没关系。

  法院不是一个鉴定机构,没法去认定文学批评的真假,法官的文学鉴赏、分析能力,并不比一般人高。这个案子,如果立案的话,应该是从别的角度来立案,应该不会鉴定文章是不是韩寒写的,而只是从一些表面的文章,表面现象来鉴定。从文学批评和学术角度,跟法律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即使没有代笔者出来争,还是可以通过其他证据,来论证这个作品可能是一个十四岁、十六岁小孩写的。这完全是两个方面。所以法官即使判定败诉,也不影响我们的质疑。

  《出版商务周报》:说到证据,韩寒悬赏重金追求证据,而十年前的证据很难获取,于是有人认为您是用推理来代替证据,您认为是这样吗?
  方舟子:现在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证据,通过他的说法的前后矛盾,尤其是创作过程的前后矛盾,让人觉得他对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很不熟悉。如果书是他自己写的,那么创作过程没有谁比他更熟悉了。但韩寒不但是前后说法矛盾,而且是一直回避谈他的作品。哪一个作家这么害怕谈自己的作品?说起来都是一问三不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间接的证据,还有我们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挖掘出里面体现出的时代背景,生活的阅历,因此推出这个作品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十几岁小孩写的,而是一个中年男人写的。我们能够掌握的基本上是这些了。
  你要说直接的证据,很难找到,即使代笔者出来,代笔者也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证明那个文章是你代笔的?除非他有一个反复改过的底稿。而且目前的情况下,代笔者应该是不会出来的,有可能就是他的亲人,或者利益获得相关方。所以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

  “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义务自证清白”

  《出版商务周报》:有人认为作家没有义务自证清白,你认为公众人物在质疑和自证清白之间,有什么差异?
  方舟子:不仅是作家,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义务自证清白。自证清白是什么?是别人提出有根有据的合理怀疑时,你就应该表明自己为什么是清白的。这不是说什么抹黑的、污蔑的,那些你可以不理,但人家有理有据提出来的,作家应该很容易自证清白,而不是老在那里抱怨说没法自证清白,那就表明心里有鬼。
  海岩前一段时间被人怀疑,他马上很容易自证清白,把所有手稿、创作稿拿出来,可以看到底稿上面改得乱七八糟的,证明了整个创作过程。人们一下子都相信那是他自己写的。韩寒也拿出手稿,但那手稿干干净净的,除了一些错别字,几乎没什么改动,这就更像是个“抄稿”,这样的手稿就没有说服力了。他总在抱怨他没法自证清白,这因为这不是他写的,最多是他抄的,所以他才没法自证清白。

  《出版商务周报》:韩寒称理科生理解不了文科生,你认为文理差别是否加剧了争议?
  方舟子:不是不是,我虽然是学理科的,但是我长期在搞文学创作,只不过这十几年不搞了。我文科一直很好,跟这没有任何关系,我采取的做法也不是理科生的做法,搞文学批评,做文本分析,做历史考据的人也都用这种手法,这是文科的人用的分析方法。

  《出版商务周报》:之前,国外曾经用DICT和SPSS分析法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而华东师范大学也曾用此方法分析《红楼梦》后四十回,你觉得这些分析方法有哪些学术前景?随着电脑普及,这些分析方法有哪些进步?
  方舟子:我具体不是搞这行的,不是很懂,具体这种文本分析,包括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一直是有的。像你说的分析《红楼梦》后四十回,这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人这么做了。但我觉得这未必非常可靠,我觉得对韩寒早期的作品,根本用不了这种方法,只要仔细读了,推敲了,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出来,看出里面生活的阅历,计算机可能还没法分析。因为计算机用词频,就是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来反映出作家用词的习惯。我现在分析韩寒的早期文章不是靠这个,而是从描述的细节体现出来的写作者人生的阅历,时代的烙印,这是计算机没法做的。

  《出版商务周报》:那你打算分析韩寒和他父亲或者路金波作品的异同点吗?
  方舟子:没有,我现在还没有到下一步,那是找究竟谁是代笔者。我现在只是证明有代笔。这是两个问题。如果要找具体谁是代笔者,需要进一步分析。路金波参与进来比较晚,韩寒十几岁的时候他没有参与,博客阶段的时候路金波才会参与。

  《出版商务周报》:我注意到你讨论的都是《三重门》、《零下一度》这样的早期作品,最近韩寒的文章你也看了吗?
  方舟子:最近的没细看,网上有人把2006年韩寒的博客翻出来,一看就是初中生语文比较差的,很短的记叙文都写不通顺,说话颠三倒四,病句一大堆,要文笔没文笔、要文采没文采、要思想没思想。难怪他后来把这些都删了,我相信这是他自己写的。只要看了,就能看出他以前那些文章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

  “我无所谓,不会因此睡不着觉”

  《出版商务周报》:你对“打假”有过顾虑吗?遭锤击、要求金钱赔偿对你的打击有多大?你曾经恐惧过吗?睡眠如何?
  方舟子:我无所谓。当时遭到打击报复,我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当然人身安全上我会有一些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惹上韩寒这件事,我感觉他本人未必会怎么样,但是他背后代表的利益,还有那么多狂热的粉丝,我们必须要防止他们采取非理性的行动。在安全上当然会更加小心。我觉得我心理还是很强大的,不会因此睡不着觉。

  《出版商务周报》:有人说你不是在质疑,而是在哗众取宠、胡搅蛮缠,你怎么看?
  方舟子:是质疑还是哗众取宠,旁观者都可以看得清楚。你看我的那些文章就好了。如果我不是质疑,我写那么多文章,摆出那么多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干什么?那是很辛苦的一件工作。
  我现在不管对方的什么情况,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事情的真相,想告诉大家的是事情的真相,至于对方是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心情,那跟我没有关系,他如果承认了,至少小时候那些文章不是他写的,那我也能原谅,放他一马,后面也不再做下去了。问题对方没有,一直在硬顶着,然后要想抹黑我,所以我当然要继续下去了。

  《出版商务周报》:有人称,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质疑,而是为了整人,因为仇恨。你是否有过对后果的预期?
  方舟子:只要微博上看整个过程,就会发现,一开始我对这件事一点兴趣都没有,麦田一开始质疑他的时候,我连麦田的文章都懒得细看,好多人都问我是不是要参与进去,去打韩寒的假,我一直表示没有兴趣,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娱乐明星,不值得我认真对待。直到后来韩寒悬赏2000万,又攻击麦田,让我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很搞笑,我就有点兴趣去看麦田的文章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我才觉得,他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在微博上调侃了几句韩寒,他们就把枪口对准我了,让我不得不应战,我就是这么参战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处心积虑、满怀仇恨地去搞倒搞臭韩寒。我跟他根本无冤无仇,不认识他,以前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的文章我基本上也不看。

  《出版商务周报》:打假是为了知名度吗?是不是也有促进图书的营销考虑?
  方舟子:去年我没有书出来,亏得我打了那么多假,都引起很大反响,竟然没书出来,这促销手段太……今年肯定会出了。本来已经计划过完春节就出,结果因为这件事拖了。所以说我是打假出名,纯粹是意外,我不是把这个作为目标,打假反而影响了我的创作。

[1]

  • 上一篇文章: 中少社 带丁丁在中国“历险”

  • 下一篇文章: 学者专家争鸣“代笔门”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5]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6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