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2011大事件盘点 我们关注这些事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922    时间:2012/1/9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2011大事件盘点 我们关注这些事

 2011,悄然而去。出版业没有多少纵横捭阖,却也不是了无声息。从细节到脉络都有点睛之笔,品味之后,别有一番味道。 我们特别关注的15件大事,涵盖业界精粹、评述出版业一年事件,或回顾、或盘点、或总结亦或引发业内人士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国家发力文化产业

  2011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决定》的出台表明国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提升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


  中南出版集团董事长龚曙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出发,只有坚持用事业的情怀去发展文化,才能忠于文化;坚持用产业的思维去发展文化,才能壮大文化。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董事长童健:《决定》给出版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既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决定》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升到国家战略,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政策保障机制、人才队伍等全方位的强大支持。

  后转企改制时代 改革深化路漫漫

  根据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的规定,2010年年底,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成为市场主体。转企改制推动出版行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目前,148家中央各部门单位经营性出版社中,有134家出版社均核销了事业编制。
  但是,长期浸淫在原有体制机制之下,一些出版社还不适应身份的转变,缺乏市场性和创造性,组织结构相对僵化。
  转企改制后,出版社的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以及定位都将产生全新的变化。
  转企之后如何进一步实现改革的深化,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抓住机遇,做强做大,对于一些出版社,特别是中小出版社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教育出版_张立科:出版社转企改制后,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如何从机制上激发活力,在传统出版领域做得更好,对所有出版社来说是重要的命题。谁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就会领先。
  @水电社少儿部:如何实现出版社的转型,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转企机制问题,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的似乎是“如何生存”这一更为严峻的事实。

  出版集团上市 年底扎堆儿

  2011年,出版股借政策东风,持续走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以来,整个出版板块涨幅累计达到了21.82%,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引起各界关注。
  借出版股大涨风潮,出版企业年底扎堆上市,出现了一股不小的“上市潮”,大有扎堆儿之势。11月初,先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在借壳*ST源发上市获批。11月底,凤凰传媒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出版股中规模最大的出版龙头公司。紧接着的12月初,中原传媒借壳ST鑫安,化身“大地传媒”登陆A股市场。至此,出版行业内的上市股从去年的七只,变为今年的十只。
  证券公司相关人士就此预测,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发行企业都加快了上市步伐,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出版企业实现上市,进行跨地区、跨行业整合,从而良性地进入资本运营阶段。

  《证券日报》资深编辑、记者刘晨:出版股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前后,出现了逆势而上的走势,全线飘红。在年底又有三只股票实现上市,盘面整体趋势较好。在未来,出版股会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通过跨地区、跨领域深入整合、不断挖掘数字电子领域来不断提升整体业绩,谱写新的篇章。

  @厦大新媒体:三大出版集团上市工作启动,传媒产业投资前景好。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对中国传媒产业来说是个长期利好,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将更宽松,为后续国有传媒集团的上市做了积极准备。
  @雍衫:资本涌入出版业的四大方向:一是国有出版集团上市;二是民营出版的规模化发展;三是国有与民营的并购;四是数字出版。

  教辅市场乱花迷眼 政府重拳整治

  教辅乱象存在已久,今年,政府开始出重拳整治这一不规范现象。
  7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们是下了决心的,在教育部门配合下,今年内彻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材料质量、价格、市场等多个环节的管理都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通知》中的一段话十分醒目:“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至此,一场教辅“严管”运动拉开序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如何避免教辅图书粗制滥造、误导读者,比授权重要得多,因为授权后很可能依然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因此,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进行教辅书市场的管理,提供给学生优秀的产品。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周海忠:长期以来师大社也深受教辅乱象之苦,一部分师大社不愿意再趟浑水,是有责任的表现;一部分师大社坚守阵地,苦心经营,严把选题关、书稿质量关、营销规范关,更是愿意并能够承担责任的表现。

  @百嘟嘟小记者:解决教辅市场乱象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改变对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

  2011年的民营实体书店大有“风情与谁说”的倒闭幽恨,而网上书店的价格战依旧打得如火如荼,图书的炮灰效应因各大电商平台的“掠食”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维权风暴因盗版丛生而风生水起,而版协职能的变革则为出版业的发展助推了脚步。

  人教社举维权大旗 教辅格局或生变

  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开展一系列维权活动,掀起了一场维权风暴。作为撑起教辅出版半壁江山的出版社,人教社竖起的维权大旗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
  2011年伊始,人教社就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声明”。
  4 月,针对目前市场上只有很少数人教版教材的配套教辅书得到该社的授权,人教社在一次社店联动会上展示了一批现在在售以及进入省级教辅征订目录的“涉嫌侵权教辅书”,同时推出“人教版教辅用书唯一指定目录”。之后,人教社又开始对各地发行渠道进行授权,对出版机构进行授权。
  人教社教辅维权举措,是出版社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种举措,也有保护其自身经济利益的目的。而此前在教辅市场最活跃、收获也颇丰的民营公司则面临巨大的侵权压力。人教社的维权行动或将改写教辅市场格局。

  龙门书局副总编辑田旭:维权是权力之争,也是利益之争。人教社维权正当且合理,大家都可以理解,而并不是通过垄断来收费的无理取闹。
  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以前政府并没有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因此各个企业才会出现关于知识产权的竞争,而很多扑朔迷离的竞争也使大家判断不清,没有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代表性企业的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企业内部的规范都已形成了很好的基础,而教材的授权问题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新书网:教辅维权的本质是利益问题。随着国有出版机构的改制,教材出版机构已经不满足于教材日渐微弱的利润,把眼光盯到了教辅这块“大蛋糕”上。

  版协更名 职能向服务转变

  2011年5月6日,中国出版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刘建国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本届开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出版协会,同时开始了由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的过渡。
  柳斌杰在会中指出,中国版协要积极向行业协会过渡,紧抓为全局工作服务、拓展服务功能、为行业服务三个改革方向,积极开展职能转变:第一,着重加强治理,健全体制机制;第二,加强内部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以“民主、协商、公开、公正”的方式处理协会内部事务。
  版协职能变革,意味着中国出版协会将真正成为代表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运行的行业性组织,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

  @华中出版亢博剑: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改名为中国出版协会,向行业协会过渡,修改了协会章程。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是新一届版协工作重点之一,可见图书交易环境之恶劣。
  @姜火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改名为中国出版协会,去掉了“工作者”这个极具计划经济年代特色的名词。

  倒闭趋势加剧 实体书店路在何方

  倒闭,还是倒闭,这便是实体书店整体之局。
  年初,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并于7月18日宣布放弃破产收购,近600家分店全部关门;英国的独立书店正以每周至少一家的速度消失;第三极书局、光合作用书店、风入松书店等北京知名书店或倒闭、或关门;截至今年夏天,广州三联仅余两家分店相继结业,在广州开业16年的三联书店已关闭所有分店。
  一些知名实体书店的接连倒闭使得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暴露无遗。
  从世界到中国,实体书店倒闭趋势日益加剧,资金链断裂、经营成本不断扩大、网商冲击、图书数字化、自身经营方式不良等都是症结。在实体书店的寒冬,活着的书店仍在找着求生之路,但生机还不明朗,“药方”仍需找寻。

  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实体书店的困境不是由网络书店造成的,而是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书店的面积不断萎缩,想开书店的租不起门面了。

  @北大新媒体:民营书店有三大死因:1.网络,书店成了网购的广告窗口;2.房租,一家书店承受的房租大约占到经营成本的10%到15%;3.历史潮流,书店的倒闭是全球性的。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对民营书店来说,电商书店的迅速崛起和国营书店的长期强势是扼杀其发展的两把利刃,电商书店的成长史几乎等同于一部民营实体书店的没落史。

  网店折扣战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年来,图书低价促销不绝于耳,而促销也由于劲爆的价格由“一场活动”升级为了“价格战争”。
  从年初至年末,价格战愈演愈烈,没有最低,只有更低。5月,京东商城对全部少儿图书以四折促销,引发了少儿出版界“地震”。6月,当当网推出号称史上力度最大的图书音像全场返券行动,京东、卓越则纷纷降价以响应。11月11日,世纪光棍节,伴随着苏宁易购的上线,价格战场又多一元悍将。
  在电商貌似赔本的经营模式下,不难看出价格战对其品牌价值以及增强用户黏性的提升。苏宁易购官方公布数字表示,活动期间,苏宁易购销售环比增长35%,足以说明价格战的威力。
  逢节比打折、大小活动不断是电商平台吸引读者的一贯方式,通过业绩也证明了这种方式对于销售提升的作用。而在没有发掘新的竞争方式前,价格战仍将继续。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2012 十件大事猜一猜

  • 下一篇文章: 5000万剥离辅业 新华文轩欲集中精力掘金文化产业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7]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48]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4]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9]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4]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4]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93.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