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2机构要剥离
由于馆配业务与普通发行业务在操作模式上的较大差异,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自成一体。目前我国出版业的集团化趋势特别明显,对于大的出版集团而言,发行格局比较复杂,馆配业务如果任由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展,势必会削弱品种规模上的优势,重复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最终的结果是都在小打小闹,又都成不了气候。馆配业务一定是集约化的、大一统的,条块分割与馆配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而且,我们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可以断言,如果出版社的馆配业务始终不脱自家窠臼,只能徘徊在小富即安的境界。要想真正做大,最终还要吸纳外版书的加入,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到那时,出版社的馆配业务将升格为一条新的多元化经营的路子,从而摆脱发行的附庸的名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点。
3版本须齐备
鉴于众多出版社的版本资料多由总编室藏存,在管理和使用上与一线业务相脱节,很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完备的馆配样书室,不分一般书、协作书,全品种予以收藏,按出版时间和类别陈列,做到实物与电子数据的基本同步。对于部分已出而无实际备货的图书,应有可靠的临时调货途径,确实无法供货的,也应该预备好反馈信息,对图书馆作出合理解释或指引可能的购买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可供品种和到书率。如此,一可方便图书数据的采集、核对,避免周转中的讹误;二可供图书馆就地现采,预防临时拼凑容易产生的疏失;三可使馆配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本社所出图书的实况,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四可免年深日久版本收藏上的遗阙。
4选题要有针对性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它对图书的选择迥异于市场的取舍标准,主要着眼于自身的馆藏倾向,注重图书的学术性、专业性。在这里,图书似又回归了它的原初价值,内蕴更受关注,炒作、热点无以附丽。对那些缺乏畅销书、常销书而又有自身特色、不乏内质出色图书的地方出版社来说,图书营销、市场策划上的劣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独占性上的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有了一个与他人平起平坐的舞台。如果能在选题思路上做适当调整,发挥自身的强项,多出一些适合图书馆收藏的图书,那么馆配必将成为出版社提升出版水平和效益的一个支点。许多品牌大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专业书有近2/3的首印码洋在馆配系统消化,使得其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高,反过来强化出版物质量,有利于图书馆配市场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