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网络内容整合:方式与方法
网络内容整合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优秀的网络编辑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素养体现在内容整合之中,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独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编辑手段的更新,还将有新的整合方法不断出现。本文试介绍几种当前比较通用的、成熟的整合方法。 一、在原稿基础上增加互动组件、相关链接和背景资料 网络编辑往往将其他媒体(报刊或网络)上的稿件整合后提供给网络受众,在原稿基础上加上相关链接、背景资料或可以互动的组件,能够突出稿件主题,通过相互参证解疑释惑,开阔受众视野,并使网络受众随时加入到关于报道的网络对话中来。这既是一种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较传统且轻松省力的整合方法,也是一种典型的整合出新的形式,在网络编辑工作中被大量使用。 下面以中新网的《英国政府计划将汉语列为中学生必修的外语之一》(http://www.chinanews.com.cn/gj/news/2007/02-04/867720.shtml)和新华网的《英国计划将汉语列为中学生必修外语之一》两稿的版面对比(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2/05/content_569 6642.htm)为例加以说明。尽管两稿的核心内容一致,但比较后不难发现,新华网稿件的信息量更大,尤其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汉语比赛”,进一步诠释了“汉语热”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升温;此外,新华网所加图片一方面活跃了版面,另一方面使正文信息显得更加真实可感。相比之下,中新网稿件则显得朴实,但它完整地报道了英国政府教育政策的一个新动向,是独家首发,仍然非常有价值。以上版面的比较说明在不改变原稿外在形式的情况下,整合可以带来网站内容的创新。 整合创新建立在如下两方面基础之上,这也是编辑在运用这一整合方式所应该注意的。 这一整合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量大和超链接的优势,但如何真正发挥这些网络优势仍是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案例中两家网站的相关链接文章是不一样的。其中涉及链接策略,也涉及稿件选择中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从长远看,整合稿件的质量才是编辑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编辑应该选择那些最能辅助表现正文主题的稿件作为背景资料或相关链接稿件,同时要放弃“内外有别”的想法,也就是说,不管是本站的还是别家网站的,只要它适合辅助表现正文主题就可以采用。能够辅助表现正文主题的相关链接和背景资料应具有观点的代表性和资料的权威性(尽量用第一手资料)。哪些观点具有代表性,哪些资料具有权威性,是需要编辑凭借自身的业务素养和知识积累来选择、判断的,这些远非搜索技术所能解决。如果相关链接或背景资料稿件不止一篇,还有一个依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序的问题;相关度大且重要的稿件应该排列在前。由此看来,整合离不开编辑的“想法”,也就是编辑思想,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是否有“相关链接”或“背景资料”等外在形式。 互动组件确实能吸引受众参与,有的网站甚至程式化地设置了一些互动组件。为充分调动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稿件最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内容大众化;观点值得作进一步探讨且可能引出针锋相对的观点(如社会新闻、大众话题),有立竿见影的反馈信息。有些网站的互动组件一看就是走形式,冷冰冰的,丝毫不能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就出在没把握好以上特点。对于网站而言,程式化的互动组件当然要有,但要尽量弱化(如位置固定、简洁等),不要因此影响正文主题的表达;对于那些有互动才能使稿件增色的情况,不妨抓住机会,“大动干戈”,把互动组件的配置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如设置正反方,摆出相关观点)。此外要注意,网页互动组件的设置重点在于吸引受众参与而不在引导舆论,在于发现问题而不在表达观点;引导舆论可着重通过其他稿件实现。 二、适度改变原稿形式,追求全新效果 如何通过改变或增加信息形态的方式使稿件形式更活泼,更有利于主题表达,这是网络稿件整合常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新浪读书频道有一篇题为《热心人帮忙算账:王朔新作能有亿元进账(图)》的配图文稿(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7-01-29/1100209905.shtml),这篇稿件较新华网稿件《王朔:我一年能从网上赚365万》(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1/30/content_5672238.htm)发表时间早,篇幅也长了近一倍。 两稿内容有很大的关联,但两稿主题完全不同:《热心人帮忙算账:王朔新作能有亿元进账(图)》一文只是客观报道了事实,而《王朔:我一年能从网上赚365万》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主题跟措辞有关,与配图也不无关系;配图同样可以体现编辑意图。在某种意义上说,两稿所配的王朔照片不一样,直接导致阅读效果迥异。《王朔:我一年能从网上赚365万》一稿中的图片,把满脸无奈的王朔给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突显了文稿的讽刺意味。 以上是配图不同导致主题差异的情况,直接用不同表现形式如Flash动画等来展示主题则更进一步,相当于对原稿进行改头换面。如千龙网在动漫制作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将Flash动画与体育新闻报道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独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把结果(事实报道)变成过程(事实演绎)展示在受众面前,可以获得一种非同寻常的效果,因此深受网民喜爱,在业界好评如潮。如千龙网体育频道2004年8月开始推出的Flash动画《大话奥运》。(http://sports.qianlong.com/4713/2004/08/06/1140@2204321.htm) 不管是对传统媒体稿件还是网络媒体稿件,都可能牵涉换图片,增加或修改表格,配发Flash动画或其他多媒体信息形态的问题。网站在制作、调用、保存这些多媒体材料方面有强大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必须注意围绕稿件主题来配置多媒体信息形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各表现形式的优劣势,任何表现形式都可能既有表现优势也有表现劣势。如动画形式活泼,适合表现非正统、消解权威、幽默滑稽的场面和人物;图表形式直观形象,适合表现抽象的内容;音频视频形式强调对听觉视觉的冲击,突出震撼效果与动感。严肃的主题(如时政新闻、学术对话等)和庄重场合(如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追悼会现场等)尽量少用动画等形式去表现;阐明事理的稿件宜用文字,少用图片或音频视频。其次还必须注意多媒体信息形态的恰当组合,如色彩是否统一、协调,是否避免了同时使用太多的颜色,界面对象的动静处理是否得当,布局是否合理、简洁、协调、美观,画面是否均衡,等等。 此外,在多篇稿件基础上综合改写并用适当信息形态加以表现也不失为改变原稿形式的方法。 在多篇稿件基础上综合改写大多以网络同一主题的海量信息为基础进行再创作,当然也不排斥整合传统媒体稿件资源。其优势在于综合各类稿件信息,摆脱原稿著作权可能引发的纠纷,不足之处在于思想内容上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因而有时需要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加入新的第一手资料。整合的基本情况仍与稿件改写相似,只是已基本上无原稿可以依赖,对原材料整合力度更大。 其他信息形态稿件的综合与文稿综合相似,只是信息载体不同而已。 如中新网《多哈亚运会精彩图辑:金牌瞬间》(http://www.chinanews.com.cn/star/index10.html)是2007年多哈亚运会精彩图辑,图片本身美观,按主题排列杂而不乱。 这类图片组合应注意:一是图片越全越有价值;二是图片的排列要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且视觉效果美观(图片美观;页面构图均衡;主次、颜色等搭配适宜)。切忌无任何编辑思路,把各种图片杂乱无章地摆放在一起。 三、利用网络互动信息,组织创作稿件 网络互动信息是网络独有的资源,时间长了,每家规模稍大的网站都会聚集一批特殊的受众,与网友交流,与网站互动。 在互动中,网站编辑会发现,一些网友对感兴趣的话题会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这时,如果编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其社会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就不妨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视野,对网友所提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外加适度的采写,行诸文字或其他稿件,然后推荐给受众。 这类稿件纯粹是网络互动的产物,从受众中来(对网友信息进行加工)又到受众中去(把加工好的信息加以传播),一定深受受众欢迎,也体现了网站的受众本位观念。 如千龙网《违章频发须提升交通文明》(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7/01/21/3022@3627582.htm),这是一篇在网民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由网民直接参与采写而产生的稿件。稿件涉及北京市民共同关注的交通文明问题,指出违章频发是汽车驾驶员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的,提倡维护交通秩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网民的帖子五花八门,一方面网民对社会弊端感同身受,参与问题探讨很有热情,另一方面他们从各自角度理解问题,对专业知识如交通管理缺少全面认识,因此有必要通过专业人士(如交警)的解释、具体事实(表格数据;现场一、二、三)的描述,来正确引导他们看待交通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让广大网民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 对这类稿件进行整合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题材的确定:以不同网民提供的共同信息为基础,必须是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必须围绕网站的中心工作组织稿件,符合办站理念。确定受众是否感兴趣,要依据网民参与问题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参与者的人数来判断。而网民参与讨论的热情跟负责该互动板块的编辑的引导关系密切。千龙网可以就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给予报道,因为它是一家新闻网站,要关注社会还要扩大影响。如果是一家网上书店,组织稿件就必须围绕卖书以及与卖书相关的话题(如书文化、成才、修养等)展开。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