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不断。四川民族出版社的《古译文献宝典》(133卷、藏文版)是藏学专家经过多年抢救性整理完成的,它的出版,引起了海内外藏学界的强烈反响,认为是对“西藏文化毁灭论”的有力驳斥。《羌族释比经典》也是四川民族出版社的重点项目,该书被誉为羌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羌族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特别是在“5.12”大地震羌族文化遭受重创情况下,及时抢救和出版这一民族文化的精品更具现实意义。巴蜀书社的《中国水书》(160卷)、民族出版社的《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100卷)、四川民族出版社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100卷)等都是对濒临失传的民族文献的抢救性出版。
六、着力打造奠基性的文化精品,推出一批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大型出版工程,展现了“十一五”时期国家科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在我国文化建设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字典》等项目,根据现代科技知识发展速度和工具书每十年修订的惯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辞海》(第六版),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汉英词典》(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等。这些工具书,注重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新经验,注重反映人类科学文化的新进展、新变化,注重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新发现、新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文化积累和文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们的出版对于夯实国家文化基本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大型工具书相继问世,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百科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材料工程大典》(26卷)、气象出版社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32卷)、开明出版社的《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等显示了我国各类大型工具书出版的水平。
在史学方面,出版了一批内容厚重,影响深远的大型史学项目,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史》,是近年来编纂中国历史影响较大的一部,并产生了国际影响力,目前英文、俄文版权已售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中国财政通史》、九州出版社的《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三千年运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环境变迁史》等则是学术界公认的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
七、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注民生、服务大众,出版了一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农民科技致富的通俗读物。
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出版物是出版的永恒主题,“十一五”期间出版了一系列引导青少年爱祖国、爱学习的优秀读物。如江苏美术出版社的《祖国在我心》,通过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其内容生动、通俗易懂,符合青少年的阅读特点。重庆出版社的《中国孩子的阅读计划》是由中国作协、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组织编写,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领衔执笔,向青少年阐述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怎样选择书籍、如何阅读、阅读什么,对指导和提高青少年阅读兴趣很有益处。《走近科学》丛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联合制作,丛书突出了内容新颖、覆盖全面、立足科学等特点。民族出版社的《“托起明天的太阳”民族文字版未成年人丛书》,首批149种图书,用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文字出版。丛书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哲理格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是普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开阔视野的百科全书,出版后受到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欢迎。希望出版社的《心理成长快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青少年科学与人文素养丛书》、商务印书馆的《科学与科普系列图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在科学的入口处系列》等等一批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读物在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近年来通过学者口语化的讲座,使深奥的国学思想和专业理论知识通俗化,成为图书的热点,这类图书的出版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人文精神及普及专业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国学名著讲读丛书》把中国经典著作在突出文化的原典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理念给予通俗化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名师大讲堂系列》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林逸夫、张维迎等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经济学、管理学。还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大家小书丛书》、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通史简明读本》、希望出版社的《公民知识读本》等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朋友出版了一批农业增收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通俗读物。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向农民读者传授先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农民读者学会闯市场、强化经营和创业意识,从而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农村读物出版社的《新农村新青年文库》,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青年工作和依据调研结果,分别从劳动力转移、自主创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文化宣传、和谐家园建设、生活质量、保健养生八个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此外,科学出版社的《新农村建设丛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富民兴业丛书》、农业出版社的《农民增收口袋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服务三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丛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三农经济知识新读本丛书》、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的《农业的十万个为什么》(音像制品)、《农药安全实用技术》(音像制品),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致富农技一点通——实用农业科技》(VCD),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的《“农村实用技术”系列》(VCD),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的《走进百家名村》(电子出版物)等也深受广大农村群众欢迎。
八、文学艺术重点项目精彩纷呈,文学原创佳作与总结性工程并举,针对不同的读者突出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艺术读物呈现宏大的规模和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
“十一五”期间文学原创佳作不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军旅作家王树增的战争系列《长征》、《解放战争》、《远东朝鲜战争》,作者经过多年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积淀,以丰富的史实、生动笔触,真实地描写了人民军队的铮铮铁骨,为读者奉献上精神盛宴,出版后多次再版,发行数十万册。作家出版社的《湖光山色》(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暗算》(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震中在人心》(报告文学)、新华出版社的《生命的呐喊》(报告文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烤·蓝》(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向往温暖》(诗歌)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创性文学作品还有:作家出版社的《越过云层的晴朗》、作家出版社的《成长》、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酥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空山》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阿来著)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