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一网通”能给中国书业带来什么
由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立项,全国3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集团和本报共同参与的中国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简称“一网通”),拟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的信息平台、卖场平台、物流平台以及服务支持平台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全国新华书店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卖场优势和网络优势,为会员单位寻求新的经营模式与赢利商机。6月25日,中国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项目启动工作会议在沪召开。本报全文刊发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会上的讲话,并采访了主要发起人及具体项目承担人,请他们讲述一网通的缘起、过程、现状、目标及远景。
坚持改革 不断创新:齐心协力办好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
■阎晓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新华书店跨地区协作网建设项目很有创意,整体设想很好,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为推进和深化发行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我表示赞成和支持。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一方面是来祝贺项目启动,另一方面是与大家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大家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快速推进,健康发展。
1.我国出版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出版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而新闻出版产业却出现了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和图书销售稳定持续增长。我国日报年出版总量达到440亿份,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图书出版品种近28万种,出版品种和发行数量仅次于美国;印刷复制业总产值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数字出版总产值年增长50%以上。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出版大国的行列。
在发行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市场化机制全面启动,企业市场化转型全面推进。目前,除西藏等个别省份外,全国所有省级新华书店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相继成立了集团公司,并正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规范。
跨地区的业务整合得到有效推进。江苏凤凰新华和海南新华通过资本运作,成为国内第一家跨地区进行业务整合的发行企业;辽宁北配与内蒙新华的跨地区配送以及山东与河北发行集团的出版物联合展销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发行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获得长足进步。先后有上海新华传媒、四川新华文轩、安徽皖新传媒等发行企业在内地或香港上市融资,迈出了利用资本市场力量打造现代化企业的步伐。
发行企业的业务调整有效推进。随着教材招投标以及教材循环使用逐步推行,传统的发行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具有敏锐市场触角的发行企业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文化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发行企业对农村市场的关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乡镇图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许多省新华书店不仅中标农家书屋配送业务,并且协助各地农家书屋办公室采集了建设资料,为农家书屋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新闻出版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很脆弱,发行企业过于分散、结构趋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电子出版、数字化出版、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包等多种传媒业态形式的出现,对新华书店传统经营模式提出巨大挑战,传统业务及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凸显,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柳斌杰署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10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不仅需要雄心和勇气,更需要我们奋发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出业绩。这就要求出版发行业的同志们,牢固树立科学的新闻出版发展理念,切实把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把内容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改造传统业态和发展新兴业态结合起来,把产业布局和地区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以新的姿态去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