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原创与出版是儿童文学发展的两扇窗,我们要把头抬起来,仰望头顶的月亮,而不仅仅是头顶的灯泡。”在近日于安徽合肥举办的“儿童文学:原创与出版”研讨会上,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梅子涵谈到儿童文学现状时,要求创作者和出版方扩宽眼界。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侃侃而谈,我们选取出版人韩进的市场观察,作为一位在儿童文学出版界浸淫多年的出版人,他的思考和看法又是什么?
面对不断变化着的3亿多儿童的不同需求,儿童文学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名家大家、创作名品精品、打造畅销常销、呼唤经典永恒,是当下儿童文学出版最本位的追求;抓住作者,抓牢原创,抓出精品,抓活市场,抓好推广,抓紧规划,成为儿童文学出版者的当务之急。
儿童文学出版成为市场竞争工具
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一般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出版机构大都不敢贸然涉及;更多的出版机构为经济效益,侧重进行经典作品的整理和重组出版,热衷于出版学校教育配套的课外儿童文学读物,希望在教育的大市场中分得儿童文学一杯羹。
全国不到40家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我国儿童文学出版的主力军;但几乎所有出版策划机构,不分国有民营,都有儿童读物出版。可真正将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作为出版重点的还非常少,更多是将出版重点放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整理和重组出版上,放在与学校教育配套的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上,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教育市场,追求套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之相比,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一般有较大的市场风险,而名家原创新作的出版所冒的市场风险很大,培养作家成名的成本往往居高不下,非品牌出版社一般难有资源拿到名家新作,很多中小出版社往往没有实力来出版。在出版“微利时代”,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在原创儿童文学方面冒险,更多地转向对已有儿童文学经典的重述重组,转向对当代国外儿童文学畅销书的引进。就是那些坚持并在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方面做出成绩的出版者,也是各有心态与所求。
出版社的竞争说到底是产品的竞争,需要打造畅销书和常销书,这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途径无非是原创或引进。
当前出版业的竞争很不规范,难以简单地用比拼核心竞争力来形容,而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整体实力、软实力的对抗,甚至是进入了非对称竞争的战略决胜阶段。也因此,儿童文学出版很难不被用作竞争的工具和出奇制胜的武器,这是儿童文学的悲哀,也是儿童文学另类求生的方式。
原创儿童文学的出版战法
出版机构或为图书大奖评选出版,不遗余力炒作打造;或坚持出版责任,默默扶持原创;或舍弃原创,一心向“钱”。非少儿出版社也以漂亮姿态加入到出版队伍中。
对一家少儿社来说,出版原创儿童文学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坚持原创出版,不仅有良好的声誉,而且会吸引更多优质的作家资源,带来良性互动。但实际上,很少有出版社能长期坚持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没有人做。想做还要会做,想做还要有能力做,缺乏理解并热爱儿童文学出版的社长老总,缺乏一支了解并热爱儿童文学出版的编辑队伍。二是没有坚持。胜利往往在于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尤其是不能在低谷中坚持,在困境中坚持,改弦易张,前功尽弃。呼唤经典,呼唤新人,呼唤精品,呼唤对儿童文学的坚守,成为当前儿童文学出版最紧迫的任务。
很多非少儿专业的出版社看重巨大的潜在市场,也加入到出版原创队伍中,而且,往往一试成功,叫好又叫座,让专业少儿社的老总们汗颜。为什么非专业的比专业的做得更好?也许越是专业的,越是狭隘的;越是专业的,越是保守的。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远大,心胸不够开阔,能力没有提高,可能是最根本原因。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