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 最高学历团队,社科文献社历史学分社,让历史更生动
沙沉百里,铮铮其鸣。对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文献社”)历史学分社(简称“历史学分社”)的编辑们来说,历史就像深埋厚土之下的细沙,他们的出版工作,就是倾听这些细沙发出的“铮鸣”,并将其传之学界与大众。无论是“近世中国”丛书还是“书与人”系列,无论是“启微”还是“九色鹿”,历史学分社始终立足学术前沿和史学经典,致力于将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打造成文化精品,展现出历史的独有魅力。 历史学分社成立于2019年初,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分社,但其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在社科文献社2019年年终总结会上,历史学分社不仅多部作品入选本社“十大好书”,还拿到“团队突出贡献奖”“优秀编辑”等诸多荣誉,“团队每个人都上台领奖了。”历史学分社社长郑庆寰难掩喜悦。 
团队合影 这是一支高学历、有活力的“80后”团队,其中有4位历史学博士,2位博士后。郑庆寰表示,由于岗位对学术专业性要求太高,未来招聘也只能“将博士进行到底”。 一部抗战史,见证一个新部门成立 社科文献社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家专注人文社科的学术出版机构。2019年1月3日,为了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借此契机,社科文献社一方面配合新院所成立之需,一方面整合本社历史学专业资源,在近代史编辑室基础上成立了历史学分社。“团队还是那个团队,就是多了一个我,可以说,我们团队呈现出的高素质,全仰赖于近代史编辑室多年打下的好底子。”郑庆寰说。 时间回到2015年,近代史编辑室宋荣欣(现任历史学分社总编辑)收到《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卷)的书稿。要知道,这套抗战史从2005年就开始讨论立项了,但10年后书稿才完成。虽然当时宋荣欣已经意识到,这部书的出版必定充满波折和考验,却“没想到这么难。”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卷) 据其介绍,当时计划在年内出版这套书,但仅仅送审就送了两次。2016年3月,编辑拿到第一次送审反馈意见的几个月后,突然传来噩耗,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本书主编步平因病逝世,次年第二卷负责人荣维木也去世了,第二卷的作者团队只能重新组织。“当时在全国搜罗作者,资深作者、中青年作者,都找遍了。”同样参与该项目的编辑李丽丽(现任历史学分社副社长)说。 还有另一大挑战,由于第二卷是多名作者协作完成,书稿分工、框架几经修改,步平去世后,“编辑们很难确认书稿不同部分的作者,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一个个求证,最终确定了各章节的具体著作权归属。”宋荣欣说。 为了提高研究者使用的便利性,编辑们又仔细编制了人名索引,核对了参考文献等细节,为此多次登录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查证。正如这套书正式出版时,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所言:“抗日战争14年,出版这部抗战史也花了14年。”此时,这部书的编辑团队已经由近代史编辑室发展为历史学分社。可以说,这部内容翔实、立足研究前沿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卷)通史著作,在面世过程中,也见证了编辑部门的跨越升级,以及历史学分社编辑们为学术出版事业付出的努力。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