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第二,打造品牌影响力。华东师大社通过依托母体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以教育为本,走大教育之路”。一方面,华东师大社以教育心理领域的学术出版领衔,形成了该社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儿童心理学手册》都是政府奖获奖作品。2014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华东师大社挂牌成立了教育学出版中心,中心以出版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师教育图书为出版定位,积极建设、出版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精品力作近百种,取得了丰硕成果。
另一方面,华东师大社一直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和学术成果、启迪人生智慧为己任。近年来,提出了以“重大项目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理念,出版了许多规模宏大、具有文化积累性质的图书,像《中国文字发展史》《杜威全集》《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朱子著述宋刻集成》《中国学术编年》等重大项目,均受到学界和行业的高度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17卷)
在以大教育为本、坚持品质出版的路上,华东师大社仍在不断努力。据华东师大社社科事业部主任顾晓清介绍,在2017年出版的学术图书中,该社“薄荷实验书系”的《喂养中国小皇帝》引用率非常高。在内容方面,该书是来自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营养学等领域的儿童饮食调查报告,关注中国独生子女群体的食品消费、全球化经济影响下的儿童食品变迁。在作者方面,该书的形成源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资深教授华琛(James L. Watson)在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社会饮食消费格局”研究项目,九名作者包括华琛、其同事以及华琛弟子,因而论文相互呼应的程度非同寻常,在文集类书籍中实属难得。在出版意义方面,尽管原作出版于20世纪末,但该书既留下了对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记录,也昭示了中国社会因改革开放、城市化、消费主义和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的深刻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家庭中的权力关系变化。
探索融合发展,孕育新增长点
在新传播媒介和市场环境的发展下,华东师大社并没有抵触或者是畏缩。相反,华东师大社选择利用新催生的传播方式,积极寻找新的学术出版选题,探索融合发展,孕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该社教心分社社长彭呈军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华东师大社的学术出版在面临当下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态度:
第一,华东师大社会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身入手,探索新催生的学术问题。比如在教育领域,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垄断被逐渐打破,随之而来的“教育公平论”以及“技术会导致新一轮的不公平”的言论层出不穷。华东师大社选择从技术本身出发,关注随着新技术发展出现的种种新课题,将其作为学术出版的选题源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