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技术变革重塑渠道格局
发行渠道是出版的下游,也是出版业产品的销售终端环节。如果说,编辑环节是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利用新技术颠覆出版;那么,在发行环节,行业外的新兴技术带来了全新血液,从而重塑了渠道格局。
过去,纸质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地面书店,国有的新华书店系统被称为主渠道,民营渠道(如图书批发市场和民营书店销售系统等)为二渠道。这5年间,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图书电商凭借新技术的力量,让线上渠道日益扩大,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天猫图书加入后改写了线上渠道格局。这5年,图书电商激烈混战,拼技术、拼物流、拼宣传。如今,图书渠道已经呈现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并立的态势。而混战也意味着共同进步,据开卷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线上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规模首次超过线下图书零售市场。
图书渠道重塑引发了价格战,引发了关于将图书作为“引流商品”的争议。这5年中,技术导致图书购买可以线上比价,突破了图书按定价销售的框架,读者已经习惯了电商的图书折扣,出版人也只能默认“高码低折”这一潜规则。图书电商将图书作为其他商品的“引流商品”,纳入“大文娱”范畴。出版人看出了商机,在图书发行的过程中,越发注重图书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让图书与其他商品搭配销售,客观上扩大了销售规模。
图书渠道重塑的内容不仅包括价格,还有服务增值。从2014年开始,大V店、罗辑思维等社群渠道借助微信技术崛起,让图书销售走向垂直化、精细化、定制化。随后,这些社群渠道与京东、当当、天猫等图书电商合作,让图书电商的荐书更为精准。而图书电商也通过大数据分析、排行榜、推荐位等多种形式,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地面渠道,并促进了新华体系发行渠道的转型升级。2012-2015年,实体书店受到图书电商价格战的冲击,以及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上涨的影响,一度陷入寒冬。2016年以后,随着政策的利好,实体书店纷纷改造升级,再次迎来春天。书店经营者们也在反思自己的经营策略,并借鉴行业外的新技术,打造O2O实体书店、智慧书城。转型升级后的实体书店成为市民的文化中心、活动中心、休憩场所,成为城市的一道人文风景。
一方面,新技术促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也积极采用新技术建立线上渠道。文轩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7年,文轩网转型成为专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商,2016年“双十一”,文轩网单日交易规模突破1.5亿码洋,连续六年蝉联天猫等电商平台图书类销售冠军。2017年,北京图书大厦的“智慧书城”服务系统首次亮相。由此可见,新华体系的书店能够将压力变为动力,最终实现新技术革命。
在电子书发行方面,移动支付是近5年来电子书发行渠道最大的技术革新。近年来,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移动终端快捷支付方式大大促进了电子书的销售。2011年之前,移动支付并不方便,“苹果商店”甚至不接受人民币付款。而近5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快捷方式的涌现,使得电子书付费阅读的过程大大压缩,倒逼亚马逊中国与微信平台合作,采取微信钱包支付。技术的进步使得出版机构从电子书获得的收入直线上升,有的出版机构电子书收入已经超过了2000万元。
技术变革催生营销创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