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教育改革,阅读推广的新动力

[ 来源:佚名    点击数:531    时间:2017/7/15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教育改革,阅读推广的新动力

编者按:“童阅同享、智造未来”2017年中国童书博览会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原创模式主题大会在7月9日召开。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会上做了“教育改革,阅读推广的新动力”的演讲。

童书出版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有阅读需求发生。因此要做好原创童书的出版,不仅要追踪需求的变化,还要善于发现一些潜在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来推动童书原创出版的发展。近几年,教育改革成为推动少儿阅读需求变化的一个新动力。

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总社长:李学谦.jpg

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

阅读进校园正在逐渐成为潮流,阅读在学校的基础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轻若重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之下,2017年的高考大纲做出了新的考试要求:一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二是适度增加语文阅读量;三是把文学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设为高考内容。高考指挥棒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了。我们的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追求,因此国家“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提出,国家创新发展理念的转变,就倒逼教育改革要转变。另外,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快速学习、快速提取处理信息就变得非常重要。国家的发展理念变了,发展目标也变了,因此教育必须改革。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阅读进校园才成为了潮流。

面对阅读教育改革,学校对阅读教育的服务需求非常紧迫,给图书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学校在推动校园阅读时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第一是学校缺乏好书,校园图书馆藏书质量堪忧。国家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是图书数量30万本以上,虽然图书量可以达到,但藏书质量令人堪忧;第二是现在阅读需求强了,但学校过去重视应试教育而不重视阅读,包括老师在内的阅读量都不大,缺乏相应的阅读师资。学校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然后要求学校把书用足用好,建立校本书单。提高教师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指导能力,建立促进阅读的长效机制。

学校面临的困境是出版业新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出版社需要从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这两方面主动融入教育历程。

首先调整产品结构,对接教育需求,针对学校产生新的需求来开发适应他们的校园读物。

其次是探索校园阅读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建立阅读服务基地;二是开展校园阅读服务,给学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给学校提供书单,针对书单给学生提供课程,提供师资培训,最后会举行效果展示活动。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做好为了心理健康的儿童阅读

  • 下一篇文章: 中南传媒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上了《焦点访谈》?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2]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1]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2]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7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36]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16]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3]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38]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99]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69]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76]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40.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