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教育改革,阅读推广的新动力
编者按:“童阅同享、智造未来”2017年中国童书博览会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原创模式主题大会在7月9日召开。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会上做了“教育改革,阅读推广的新动力”的演讲。
童书出版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有阅读需求发生。因此要做好原创童书的出版,不仅要追踪需求的变化,还要善于发现一些潜在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来推动童书原创出版的发展。近几年,教育改革成为推动少儿阅读需求变化的一个新动力。

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
阅读进校园正在逐渐成为潮流,阅读在学校的基础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轻若重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之下,2017年的高考大纲做出了新的考试要求:一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二是适度增加语文阅读量;三是把文学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设为高考内容。高考指挥棒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了。我们的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追求,因此国家“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提出,国家创新发展理念的转变,就倒逼教育改革要转变。另外,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快速学习、快速提取处理信息就变得非常重要。国家的发展理念变了,发展目标也变了,因此教育必须改革。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阅读进校园才成为了潮流。
面对阅读教育改革,学校对阅读教育的服务需求非常紧迫,给图书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学校在推动校园阅读时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第一是学校缺乏好书,校园图书馆藏书质量堪忧。国家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是图书数量30万本以上,虽然图书量可以达到,但藏书质量令人堪忧;第二是现在阅读需求强了,但学校过去重视应试教育而不重视阅读,包括老师在内的阅读量都不大,缺乏相应的阅读师资。学校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然后要求学校把书用足用好,建立校本书单。提高教师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指导能力,建立促进阅读的长效机制。
学校面临的困境是出版业新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出版社需要从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这两方面主动融入教育历程。
首先调整产品结构,对接教育需求,针对学校产生新的需求来开发适应他们的校园读物。
其次是探索校园阅读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建立阅读服务基地;二是开展校园阅读服务,给学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给学校提供书单,针对书单给学生提供课程,提供师资培训,最后会举行效果展示活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