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基层员工流失严重,新华书店如何留住店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以迎合市场需求,提高生命力,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新华书店也无可避免地卷入全方位转型升级的浪潮中。
转型升级的过程困难重重,尤其是近几年,新华书店特需或者专业人才储备匮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各店对人才的引进愈发重视,特长、专业、学历水平和经历等方面的门槛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在抓紧引进人才的同时,另外一个现象也凸显出来,那就是人员的流失。

书店招聘理想化,薪资岗位不匹配
笔者近几年观察发现,无论是出版还是发行行业,人员流动都非常大。单看国有书店,随着招聘门槛的提高,就职人员对岗位、薪酬和职业规划的期待达到新高,但是书店提供的岗位往往很难达到年轻新职工的预期,尤其是按照惯例,所有新职工进店后必须先从事门市工作,有的则直接按照营业员岗位招聘。
笔者发现,每年招聘的年轻职工都有很大的变化。书店应聘者也更具个性、更自信、更迫切地希望展现自己;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对待遇要求更高,职业规划也越发明确;他们的想法变得更加丰富、不怕吃苦,但是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工作有趣,人生观、价值观极富时代特色。每个人满怀抱负和憧憬踏入工作岗位,开始从事基础的门市工作,但是这种热情能保持多长时间?在这个岗位上又能工作多长时间?从离职员工的工龄来看,半年到三年不等。
个人认为,目前有些书店的招聘目的性不强,要求过于理想化,对招聘人员层次水平与工作岗位及薪酬待遇的匹配不合理,也没有为新职工制定职业规划和个人定位,这是离职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也直接导致招聘工作的困难程度增加。
举例来说,一名新职工怀着对未来的向往,激情澎湃地踏上营业员岗位,努力认真地学习基础知识技能,梦想能有一番作为。但是几年下来,发现没有什么突破,每天按部就班,重复劳动,待遇不高,要求严格,而且看不到任何发展希望,企业也没有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与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这种打击是很大的,很多人会选择另谋出路。同样,企业的损失也很大,培养了两三年的员工,知识技能基本掌握,正是骨干力量,却突然流失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往追求“铁饭碗”和踏实稳定,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平台、收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国有书店目前从某些方面来看,已经很难勾起年轻人的求职欲望,甚至很多年轻人目的很明确,就是把国有书店当作踏板,镀镀金,不会久留,“走出去”的大部分确实发展得更好。
比如某书店,不少新职工在一到两年内考上了公务员或事业编,因为门市工作总有半天是空闲的,利于学习。现在,国家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各种政策利好,创客已然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踏实,眼高手低,这种看法不乏个人偏见。当下较之以往机会更多,选择更多,社会更包容更开放,很多年轻人也确实取得了成功。像以往那样大家争着抢着要到新华书店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求多关爱少,指标高收入少,年轻人确实很难再买账。双向选择的时代,国有书店在人才市场貌似已经处于劣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