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如同渠道变革不可逆一样,图书价格战对于出版业的伤害也是不可逆的。谢光锋觉得电商的价格战对于出版业的伤害很大,许多出版社无法承受低折扣的打压,只能在图书定价上做文章。“很多图书如果从内容和质量上考量的话,定价完全是偏高的。”谢光锋说。对此天猫图书负责人张炜也深有感触,“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定价丝毫没有竞争力。”质量一般但定价偏高的图书进入网络渠道后,毫不意外地以极低的折扣进行销售。“如定价50元的书,却以5元的价格销售。即使出版社能赚到钱,也无法挽回因破坏图书价值而造成的损失,这也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行为。”张炜表示。同时,不少读者被低价所吸引,购买了质量无保障的图书,看后便心生怨念,觉得低价购买也是上当,进而开始埋怨整个行业“欺世盗名”。
“读者也应该对图书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适当的打折是对读者的回馈,过度的打折就是伤害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表面上读者买到低价书占到了便宜,而实际上读者间接成了低质文化产品的受害者。”谢光锋表示。
事实上,电商间的图书价格战让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低折扣促使出版社出版低质高价的图书吸引消费者,而书店受到冲击且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转型,无法吸引读者上门。
“无论是出版从业者还是读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图书的价格回归到本身的价值上来,无论是在流通还是在营销上。”谢光锋如是说。然而他觉得这也需要电商方面加以配合,让线上与线下的差距回归到一个理性的范围内。
“过低的图书销售价格对整个行业是一种伤害,而且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价格战也非长久之计。”赵明宇坦言。“图书的利润本来就不高,而且生意本身是要赚钱的,我们希望行业更加公平,所以不希望再看到价格战。”张炜也如此表示。
近些年,电商们也开始趋于冷静。每年的“五一”“六一”“6·18”“双十一”都是电商的促销节点。在之前的价格战中,很多电商平台可以将图书的价格压到5折以下,且不限品类。而近几年,电商进行图书促销时会更多地与出版机构合作,同时对促销的品类进行限制,折扣也会控制在6-7折。不过在一些较大的促销节点,如“6·18”“双十一”,各平台还是会打出5折的宣传口号,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吸引人流的噱头。如在今年“6·18”促销中,有的电商平台以打折券的形式对图书订单进行减免,但高面值的打折券数量有限,不易获得。
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电商的打折大餐也没有过去那么“美”了。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不少电商在促销时将图书价格调高,配上打折券,折扣后的价格与促销前的价格没有太大差别。同时在促销阶段,不少出版社的爆款图书突然显示缺货,而促销结束后,却又神奇地有货上架。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出版社参与一些电商的活动,会比较慎重,有选择性地参加。如对参与的品类、时间点进行限制,比如自己旗下的畅销品类,就不会参与打折,所以电商会以一个“体面”的方式,让其显示缺货。
“出版社目前也意识到了价格战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所以他们越不来越不愿意看到电商以低折扣的方式销售其图书,即使是电商自己补贴。当前国内整体文化消费也逐渐趋于理性,读者对于图书低折扣的现象已经没有新鲜感。现在读者购买一本书的原因并不会简单地与它的价格画上等号。”谢光锋分析道。
期待公平的市场竞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