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大学社,学生并不是新书发布会的万能后盾

[ 来源:佚名    点击数:966    时间:2017/6/18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但是,若没有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没有值得聆听和学习的知识,发布会即便开在校园里,恐怕也不会有学生来听。比如华东师大社位于华东师大普陀校区,而该校庞大的学生群体却在闵行区,操作起来更加不易。吴培华也坦言,在清华校园里举办一场反响热烈的发布会成本较高,对出版社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巨大,虽然学生参与度高,但对出版社来说,收益不是立竿见影的。

“大学出版社在新书发布会方面,需要借力整合。”吴培华说。首先,要选择能够借力热点话题和知名作者粉丝流量的图书办发布会。例如前不久,清华社在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大燕网联合举办的“2017分享经济创新创业密码研讨会”上发布了新书《探寻独角兽——解读分享经济创新创业密码》,借着共享经济的风口,极大提升了新书的曝光度。其次,要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作者所在专业领域资源和自带的粉丝流量资源,包括传统和新兴的各类媒体,也包括出版社的编辑和营销等各部门人员。

timg (1).jpg

清华社在“2017分享经济创新创业密码研讨会”上发布了新书《探寻独角兽——解读分享经济创新创业密码》

此外,无论形式怎样创新,发布会的组织运行以及后期效果跟踪尤其重要,但不少大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由于市场部人手有限,或经验尚浅等原因,在掌握信息扩散面和读者反馈方面各社都处于摸索期,任重道远。毕竟,不能期望一本书的发布会可以成为这本书生命周期延续的永动力。

(本文编辑: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