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在编校人员方面,巴蜀书社经历过严重的人才断层和流失问题,在最困难的2011年,社内专门从事《中华大典》的编辑只有2人。当时,《医药卫生典》有将近4000万字尚未落实,而出版任务迫在眉睫,令人焦心,巴蜀书社不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扩充专业队伍,2012年底,为了强力推进出版工作,巴蜀书社专门成立了重点项目出版中心,多渠道组织人力资源,抽出精兵强将,专门负责《医药卫生典》等重点项目的编辑出版,以保障出书计划的顺利完成。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编校费,对承担《大典》任务的项目中心,定位为社内的社会效益出版部门,制定年度出版目标,完成目标,保证基本收入,超额完成,另行奖励。
另外,由于基础材料纷繁复杂,《医药卫生典》的编纂存在诸多问题,如版本选择不精当、经纬目设置不合理、资料搜集明显遗漏、内容重复交叉等,严重影响了书籍的质量。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医药卫生典》的编纂,巴蜀书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积极协调各方落实、推进。制定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编辑初审要求及注意事项》《审稿细则》《编校程序》《项目实施廉政建设制度》《印制招标管理办法》《项目质量管理和进度保障措施》《重点项目实施进度表》等相关项目实施和管理制度,确保《医药卫生典》的进度和质量。协调各方关系。尤其是录入、排版、材料购置、印制装订等生产环节,做到事前先协调,出现问题有预案,大大提高了编纂效率。
成绩:汇聚中华历代医药大成
中华医药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留下了一大批医学类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散佚失传,有的残缺不全,幸得流传至今的,也存在内容单一、体例编排不周密、检阅不方便等问题,远远不能反映中华医药学广博的全貌,更不能满足中医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且自近代以来,中医典籍的整理和考古发掘成批出现,这些富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也理应加以吸收,以备学者的参考使用。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
所以,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系统方法,编纂一部既超越前人,又无愧于当今时代,并能传之后世的著作,既是时代需要,也是历史使命。《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堪称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的分类整理和汇编总结的医学巨著。相信本书的问世,必将为传承中华医药文明、推动现代医学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据巴蜀书社总编辑侯安国介绍,《医药卫生典》首批印数为800套,销售情况良好,其中如《内科总部》,已有断货之虞。由于《医药卫生典》专业性很强,巴蜀书社现主要面向各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发行,目前国家图书馆和几乎所有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均已收藏。同时,各地新华书店的主要门店也做了专门的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