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医学分典》论证会,右三为原巴蜀书社社长段文桂
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医学分典》编委和巴蜀书社认真对待,通力合作,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编制了总量达100余万字的材料,主要有《中华大典编纂细则》《引书格式》《引用书目》《异体字表》等。由于这次成功的试点,《中华大典》获准正式立项。1992年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议大厅举行正式启动仪式,编纂工作全面铺开。
历程:三代人二十七载求索路
2016年,在现任社长林建的领导下,巴蜀书社最终完成《医药卫生典》的全部出版工作。从1989年试点算起,历时27年的时间,凝聚了巴蜀书社前后七任社长和几十位编辑校对人员的心血。收获是喜悦的,耕耘却充满艰辛,主编责任制推行不畅、编校人手不足、基础材料凌乱等问题给巴蜀书社带来了一次次的挑战。

1999年人民大会堂《中华大典》座谈会
《医药卫生典》实行编纂工作主编负责制,主编和分典主编要组织并团结编委会、作者编纂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书稿。这是《医药卫生典》前期质量和时间的保证,更是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然。有的主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不能按时交稿;有的主编长期生病,不能胜任编纂工作;有的主编揽事太多,对编纂工作一拖再拖……凡此种种,使组稿难度加大,大大影响了《医药卫生典》的进度。
为此,巴蜀书社领导北上南下拜访分典主编,了解编纂情况,传达出版总署领导精神,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困难:分解组稿压力,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承担《医学分典》的编纂任务后已无余力,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余瀛鳌先生的联系,巴蜀书社将《药学分典》和《卫生学分典》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云南中医学院组织编纂,分别成立了以郑金生研究员为首的《药学分典》编委会和以吕光荣、张志斌教授为主的《卫生学分典》编委会。改变责任主体,直接和分典主编签订补充合同,以强化分典主编责任,并提高编纂费和前期预付比例以调动作者的积极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