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金浩的“钟书”世界里满满的都是书
教育离不开传递载体——书,因此金浩辞职后当即决定开一家书店。他坦言,当时自己也曾因开书店的决定而备受煎熬。因为在1995年的中国,校长、教师是“铁饭碗”的代名词,好不容易寒窗苦读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有着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身份,选择放弃一切重头来过,一无所有地为梦想打拼又要付出多少代价?犹豫再三后,34岁的金浩还是作出了辞职后开书店的决定。
生在农家的金浩了解农村购书难的现状,于是他将书店选址在了郊区。由于书店是自己第二段生命的开启,所以这段经历对于金浩显得尤为珍贵。金浩用了“钟书”作为书店的名字,而这个名字也正好是金浩为自己女儿起的名字。钟书,钟情于书、钟爱于书,金浩对于书爱得如痴如醉,想像疼惜女儿一样去疼惜这家书店。在精细的筹化后第一家钟书书店诞生了。金浩说,自己无论如何都忘不了22年前的8月18日,那是他人生关键性的一个转折点。
祸福相生,转型钟书阁
从1995年开设第一家钟书书店到2010年,金浩已经开了21家钟书书店。但令金浩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恰逢实体书店的“寒冬”,不断上涨的房租、人工费用,以及网络渠道的兴起都为钟书书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是在这一年,金浩忍痛关掉了5家书店,截至2012年,钟书书店的数量减少到了13家。
“自己当时的坚持是否正确?继续经营书店到底能不能支撑下去?”钟书书店和金浩都遭遇了生平的最大难关。一番挣扎后,金浩找到了支撑书店坚持下去的根源——一定要有客流量,将读者重新吸引回书店。尽管网络能给予读者更方便的购书形式,但阅读体验却是实体书店的独家优势。金浩开始和业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当时,网上盛传着“世界最美书店”的图片,金浩心生一计“何不打造一个最美书店来吸引读者呢?”于是,钟书阁应运而生,而这次转型无疑是金浩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

金浩和他深爱的“钟书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