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出版商务周报:科学家们为恢复、繁育珊瑚礁生态系统所做的努力,其实是一种对海洋生态的维护。您想传达一种生态道德意识?
刘先平:是的。我在《追梦珊瑚》中大力倡导生态道德,希望唤起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培养生态道德的自觉性。我们现在对海洋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浅薄,但是已有的实证清楚表明海洋环境是脆弱的,一旦被破坏,再来恢复就很难。像珊瑚礁现在已经陷入十分危险的状态——全球有20%的珊瑚礁被彻底摧毁,50%的珊瑚礁处于危险之中,而且据专家估计,我国近岸珊瑚礁已缩减80%。只靠科学家和相关单位来保护珊瑚、保护海洋真的还不够。若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努力,生态文明何时才能建成?我认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心里树立了生态道德,才可能将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作为自觉的行动,才不至于落入“破坏后再修补,修补后再破坏”的怪圈。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多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一切文明都需要法律和道德支持,生态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即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是大美,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需要终生的修炼。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李兵: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环境危机也日益凸显,危及我们的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党和国家亦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目标之一。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创建一批教育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追梦珊瑚》的推出正是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生态文化的需求。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起生态保护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精神,培养海洋意识和海疆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作家和我们出版人共同的心愿。
(本文编辑:余若歆)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