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李浩丽、林林 让书籍保持美的韵味
“书籍设计非常辛苦,不仅是体力上,更多的是精神上。一方面要求同时思考和设计多本图书,另一方面要把客户的要求(包括编辑的定位、作者的要求)和自己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审美表达结合或者取舍,形成让多方满意并且有质量的设计方案。”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大迅风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师林林表达了她对书籍设计的感受。 提到广大迅风,从事图书装帧设计的人都知道,它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的下属公司,前身就是广西师大的美术编辑室,承担着广西师大所有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同为广西人的李浩丽和林林,是广大迅风最年轻的两名设计师,李浩丽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林林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她们到广大迅风做设计刚刚两三年。在她们心中有个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有创造力的设计师。李浩丽告诉记者,刚上班的时候,单位里的资深设计师就对新员工们进行了业务培训,主要包括图书内文软件的制作、封面设计创意、出版流程、纸张选择、印制工艺等。 培训结束后,一切就靠她们自己了。“第一次设计图书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当时我所接的第一个单子是一本人文社科书籍的设计,我按照不同的思路做了三个方案,结果责编老师并不满意,原因在于我并没有从书稿的内容出发,而是一味凭自己的感觉做设计,当时一个封面就改了一个星期,整整改了几十遍。”同样的“遭遇”林林也遇到了,她设计的第一本书也非常不顺利,主要是和编辑的沟通不顺畅,自己认为满意的封面不被接受。在各种修改意见的左右下反复重做、修改和调整,最后做出来的成品效果非常糟糕,作者不接受,自己也感到相当无奈和受挫。 谁都有第一次,谁说过第一次一定会成功呢?只要踏实努力、虚心学习,没有打不垮的“小强”。现在李浩丽工作已经3年了,对于做书她有太多的体会,她觉得做书真的很难,主要难在自己对书稿内容的理解,对审美的喜好,往往自己很喜欢的设计方案被否定。“这是对我们刚刚毕业就从事装帧设计工作的年轻人最大的考验,好在我很喜欢做书。对我而言,做书不仅是一个设计,其实还是一门如何处理关系链的艺术,非常微妙。作者、编辑、设计师、技编,以及不同题材的方案、纸张、工艺、印刷等对我们都是一种考验。”她现在明白了,面对一本新书时,自己心里有好多的点子,却表达不出来,这就是眼高手低。假如无法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就和编辑沟通,或者多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灵感会突然出现的,因为很多时候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会让人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 而对于林林而言,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她深深地体会到工作和上学最大的区别:“上学时更自由,做设计完全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比较理想化。工作中的设计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限制,同时要守住美的底线,需要在夹缝中寻找天地,于果壳里看见宇宙,不过也很有意思。”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