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2014:“新印业”奠基年
2014年,对于身处调整转型之中的印刷行业而言,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中,大形势未变,绿色印刷持续推进、印企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方兴,数码印刷、3D打印、云平台从新词变热词;再增值有望,印刷产业园、个性印刷立足文化创意,既获关注又获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王少波 倪成 承上启下,蓄势待发。 2014年,对于身处调整转型之中的印刷行业而言,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中,大形势未变,绿色印刷持续推进、印企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方兴,数码印刷、3D打印、云平台从新词变热词;再增值有望,印刷产业园、个性印刷立足文化创意,既获关注又获利。 整个印刷行业在2013年都在关注转型调整和技术进步。经过2014年的酝酿发酵,转型调整或是基本完成、或是计划已定,技术进步一方面逐步成熟、一方面渐入人心。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按需出版论坛,从两年前作为新鲜事物时,参会的企业、出版社代表屈指可数,到今年与BIBF同期举办时,印刷上下游企业代表云集,可以看到数码印刷在中国印业的土壤上日渐生根发芽。在2014年的第二次绿色印刷企业调查中,受访的326家绿色印刷企业绿色印刷的业务量主要表现为上升或基本持平,形势一片大好。这一系列转变,显示出印刷行业在经历了2013年的动荡之后,渐趋稳定发展,调整与创新深入推进的同时,印业的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值地基牢固、人心向前之时,印业可谓蓄势待发。 万事俱备,只待时机。 如果若干年后回头来看,或许2014将被称作“新印业”的奠基之年。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启动、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科尼希&鲍尔股份公司(高宝)宣布推进内部重组等重磅新闻,为“新印业”到来的进程提速;洛阳报业印刷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青岛报业传媒数字印刷产业园开工、力嘉(东莞)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奠基等等,这些印刷产业园未来或将成为孕育“新印业”的摇篮。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当印企的新项目纷纷启动完毕、内外重组一一完成之后,当这两年奠基开工的新型印刷产业园建成投产之时,印业的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将迎来重大的改变,而这一切都将为印企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盘点一年印业后,不由发问,印业距下一个盛世,还有多久? 绿色印刷:大潮业已定势 2月开学日,上海中小学共投入使用45万册“柔性版水墨印刷”绿色环保教科书; 4月“全国环保印刷纸张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在山东举行揭牌仪式; 6月北京地区绿色印刷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 11月2014年绿色印刷推进会暨北京市绿色印刷产业促进商务交流会在京举行。 四年多来,绿色印刷持续推进,绿色印刷理念深入人心,实施领域不断拓展,框架体系日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全行业均已形成发展共识和自觉行动。进入2014年,全行业上下已初步形成了不断向前的发展惯性和态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印企再发力,绿色印刷实施深入生活。今年,全国11亿册秋季学期中小学教科书已经全部实现了绿色印刷,全国三分之一的出版社已采用绿色印刷方式出版图书,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前,2013年秋季,北京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材全部绿色印刷,通过示范项目推出上千万册绿色印刷读物,今年秋季,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全部实现绿色印刷。与此同时,凡列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全部按规定实施绿色环保印刷,教材封底都标有“中国环境标志”字样。江西省则在2013年中小学教科书八成实现了绿色印刷后,也于2014年春季全面实现绿色印刷。 此外,我国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700家。第一批5个绿色印刷系列行业标准也已经起草完成。4月,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全国环保印刷纸张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揭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本色印刷纸的推广应用及标准化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政策支持为绿色印刷深入提供保障。国家有关部门连续两年将绿色印刷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扶持;2014年又给予了全国31家印刷企业2.116亿元的扶持。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将在绿色印刷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基地建设、兼并重组和对外投资等方面给予融资支持,有关扶持文件将会很快出台。 如2013年,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绿色环保印刷;2014年新年伊始,凤凰新华印务就收到了这笔扶持资金。扶持资金的下拨,增强了该公司绿色印刷转型的信心,从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绿色环保设备的购置和改造,原辅材料源头管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实验室建设5个方面进行实施。 各地执行有方,落实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3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印刷企业和出版社进行奖励,大大提高并强化了出版社实施绿色印刷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举办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对接的商务活动,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6月,北京地区绿色印刷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来自北京地区的26家出版社负责印务工作的代表,以及60家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又如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积极开拓绿色印刷实施工作中,横向申请资金支持,纵向分级注重落实。 数码印刷:深入出版行业 8月28日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启动; 8月28日中教图数字按需出版印刷平台启动; 11月14日佳能(中国)启动“数码印刷,全在佳能”全新品牌战略。 目前数码印刷在中国印刷业的产值仅为1%,但年增长率超过10%,增长迅猛;而成熟的欧美或日本市场数码印刷比例为10%~20%,市场空间巨大。同时,近年来,传统印刷企业正在面临产能过剩、工价过低、人工成本高等发展瓶颈与困扰,转型升级进程加快。这种情况下,经济高效的数码印刷成为不少企业升级首选,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三五年前,数码印刷无人问津;几年后,数码印刷广受关注。时至今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出版商、印刷商以及设备生产商、代理商都已瞄准数码印刷市场,转变经营拓展模式,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喷墨、短版、自动化印后,新技术出现与成熟,产品的升级换代,已创造出完整的数码印刷产业链条,从图书印刷、商业文档打印,到建筑图纸、个性印制、标签印刷,甚至3D打印等,都能通过数码印刷实现完美输出。数码印刷方兴未艾,前景可期。在美国,数码印刷已成常见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数码印刷也已逐步落地生根。 当两年前,“首届中国按需出版论坛”在天津举办时,作为新鲜事物,参会的企业、出版社代表屈指可数;当2014年按需出版论坛再次在BIBF期间的新国展举办时,设备商、生产商、行业客户,印刷上下游企业代表云集。两种不同的境遇,折射出市场的全面变化,以及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尽管有关数码印刷的统一行业标准还未完全建立,但在短版、个性印刷不断增加的今天,市场需求决定着数码印刷,这一全新商业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 同样在BIBF期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在博览会现场云集了佳能、惠普、方正、威誉等一大批设备生产商和经销商,设立“中图公司按需印刷模拟工厂”,现场全景展示、推介按需印刷流程。8月28日,中图公司举办了“开启国际按需印刷之旅实现中国图书全球直供”的“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启动仪式”,并现场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等出版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中国图书的全球按需印刷项目;同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中教图数字按需出版印刷平台也正式宣告启动。 不仅是大小印刷企业、快印店,国内出版企业也逐渐加大了对按需印刷的关注力度。从最初的知识产权出版社,到凤凰出版集团、再到中原大地传媒、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图公司、云南出版集团等,都引进了自己专门的POD生产线或布局数码印刷,并针对性地推出了按需出版业务,已初见成效。数码印刷解决资金占压、图书库存、物流退货等出版环节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版业的销存矛盾。国内出版社对数码印刷、按需出版的态度,也已从最初的抵触观望,到如今的接受应用,出版业不断引进、利用新技术,如CTP制版技术、图书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等,让数码印刷在出版业的推广、发展成为可能。 3D打印:热度不减 3月三纬3D打印机全球首家官方线上旗舰店正式登陆亚马逊中国,这是三纬首次利用电商平台开设全球唯一的官方旗舰店; 6月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世界3D打印技术博览会在青岛拉开帷幕; 10月惠普推出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和全球首个浸入式计算平台“Sprout”; 11月Inside3D打印全球高峰论坛暨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 11月欧特克成立火花投资基金SparkInvest-mentFund,投入1亿美元推动3D打印发展。 自去年成为热门话题之后,3D打印继续火热了一年,成为了各地印展的“常客”,一些印展纷纷设立3D打印专区,全方位解读3D打印产业的发展及未来;然而,今年3D打印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2014年6月,全球3D打印行业巨头3DSystems公司股价大幅回落,与年初相比,最低降幅达50%。业内质疑不断之时,或许创新商业模式才是解决之道。 3D打印渐成印业展会重头戏。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展会上所展示的内容无疑会受到大家的重点关注,3D打印就成为了今年各地印展的宠儿。11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新增3D打印专区。据德鲁巴展会主办方杜塞尔多夫展览有限公司透露,德鲁巴2016展会将更加注重跨媒体和新兴技术,如3D打印及印刷电子产品。 展会为3D打印提供商务交流平台。3月,第21届华南国际印刷工业展览会在广州开幕,为顺应市场需求,主办方与武腾科技公司合作,在展会现场开设“3D打印展区”,在助力3D打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3D打印设备供应商和印包厂商搭建高效的交流平台,展示区内不仅可以了解3D打印的全过程,还能直观展现3D打印技术与传统印刷行业的完美结合。 展会为3D打印提供互动演示平台。7月,在2014年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上,“3D打印主题区”采用实物模型展示与现场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展示3D打印技术在柔性版制版、工业产品设计、动漫衍生品设计、水墨动画制作、古书籍复制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及应用,还展示了3D打印机现场制作柔性版的全过程。观众可以亲身体验三维雕刻和古书籍复制技术,感受3D技术带来的改变。为了让观众与3D技术进行一次更亲密的接触,互动专区特地放置了一台首次推出的、以纸张为打印材料的3D彩色打印机进行现场演示。 高峰论坛热议3D打印商业模式。对于3D打印产业遭遇发展瓶颈这一难题,今年的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及在上海开幕的Inside3D等高端论坛,聚集了世界各地的3D打印专业人士,进行了探讨和解答。6月19日,2014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世界3D打印技术博览会在青岛拉开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D打印企业和1000多名专家,就3D打印在工业、生物医学、文化创意、建筑等领域的应用、3D打印材料、3D打印商业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作为Inside3D2014年度收官之作,11月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Inside3D,吸引382名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D打印专业人士参加了三场高峰论坛,51家参展商与4156名观众参与了此次展会,成为国内洞悉3D打印的潮流技术与丰富市场资讯的高端平台。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