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用文化梦想四字来总括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在文化融合上的目的再合适不过。图书从本质而言即是一种独特文化,而在与其他休闲文化、流行文化、热点文化的结合中,新华书店、民营书店为自身找到了更加独特的存在——小至几十平方米的书吧,大到几万、数十万平方米的文化CBD。 网络融合 寻差异牢筑根基 河北新华今年与北青传媒携手打造采采网,尝鲜做食品电商。新华书店卖食品早已有之,河北新华旗下就有专门的粮贸公司。新鲜的是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电商思维卖食品。这个颇有点愣头青的举动,得益于两大集团的门店资源、媒体资源和品牌优势,在京津冀地区的职场族中逐渐打开了口碑。 做了那么多年线下销售,新华发行集团到线上发现自己是个彻底新手。于是,他们今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众多布局都带有强烈的开拓性质。除了河北新华线上卖食品,河南新华今年上线了云书网,广东新华发行集团重新改版上线拓博网,安徽新华在新加坡搭建来买网,至于微书城、云书城则数不胜数。 一年间,新华发行集团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切入线上,好不热闹。其中,最热的当然是围绕图书、教育产品的电商网站搭建。除了云书网、拓博网、来买网,新华文轩的文轩网、浙江新华的博库网、江西新华的新悦网等,全都瞄准的是图书和教育产品线上销售。其中,文轩网、博库网、新悦网等在今年天猫“双11”表现突出,前两家网站日销售额均突破5000万元。 但竞争可谓残酷,除了同业相争,更强势的对手来自业外。单就图书网售而言,当当网、京东、亚马逊中国等巨头拿走了近乎全部市场份额。相较它们,新华发行集团在资金、技术、物流、人才等方面并没有优势可言。对此,新华发行集团坦然接受,实力既有差距,那便取长补短,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通过提供符合特定人群的消费产品、满足某一领域用户的特定习惯,新华发行集团的电商网站大都扎根做特定领域的垂直电商。这么做的好处是,可形成独特的品牌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以云书网为例,定位在专业文化电商,销售与之密切相关的图书、电子书、文教用品、教育装备等。销售品类与综合性电商相区别,做到合理分类、精细并兼具深度。 O2O是新华发行集团今年与网络融合的最突出特点。河北新华旗下的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开出“石门书库”,安徽新华与腾讯携手在三孝口新华书店打造“智慧书城”。显然,新华发行集团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拥抱消费者,相较实体书店的不可移动性,虚拟的线上书店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触手可及。要指出的是,这些新型书店虽让人眼前一亮,但普遍开业时间较短,如何在新鲜感、话题热过去后依旧保持生命力,成为它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微信在新华发行集团的O2O尝试中地位重要。自青岛书城今年首开微书城后,山西图书大厦微书城、郑州购书中心微书城、广州购书中心微书城、深圳书城微书城、南京新华书店微书城等陆续与消费者见面。规划中,各家新华书店,乃至它们背靠的新华发行集团对这些微书城寄望颇高,成为试水O2O的重要抓手。 新华发行集团深刻地意识到,要对网络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而要想从电商时代中成功突围,必然要对手中的牌做到胸中有数。一方面,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放弃线上图书销售,同时也看到线上销售的大势所趋,因而加快了布局步伐。鉴于此,O2O自然成为新华发行集团协同线上线下发展的好机会,微书城、云书城、智慧书城等新概念不断涌现,践行者也逐渐增多。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新华发行集团类似的举措必将愈发频繁,一个兼顾线上线下的立体化销售格局将逐渐成型。 与网络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备受考验的是新华发行集团备货、物流、技术、服务的能力是否能支撑相关业务开展(并不限于网络业务,所有业务都跟这些能力密切相关)。从这个方面来看,新华发行集团拓新,必须练好“内功”。看文轩网、博库网在“双11”的出色表现,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华文轩、浙江新华长期致力于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所得成果很好地帮助他们在与网络的融合的大潮中走在前头。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