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再版书选择应是重新发现和包装
□在你看来,哪类或哪些作者的书值得“重来”(再版)?为什么?
俞晓群:再版书的选择,首先是经典性,这一点实践者极多,带来大量重复出版的现象,但人们依然屡试不爽,乐此不疲,可见经典的生命力有多么的强大。其次 是再发现,许多好书被历史的尘埃埋没掉了,它需要当代人的再发现、再挖掘。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许多有识之士,为我们的读者找到许多今人不知道的好书,这 也是再版书的一个重要门类。第三,那些被社会因素埋没掉的作者,比如当时“反主流”、“非主流”等人,他们没落于一时,他们的著作往往在生前得不到公正的 认识,需要后人挖掘。
冯威:再版出版也有自己的可以预期和控制的规律。一般而言,名家名作的再版率高于非名家名作。在一个价值观急剧变化的时代,那些曾经被埋没的作家(比如张爱玲)是出版商关注的热点选择。因此,出版业一个需要动脑子的创意生意。
邓永标: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我觉得,有很多优秀的红色经典与传统文化类图书是值得“重来”的。2013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 社讨论过“100部红色经典”图书出版问题,但因多种原因被暂时搁置。其实这类图书是有“重来”价值的。比如红色经典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 给党》、《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白毛女》、《红岩》、《星星之火》、《洪湖赤卫队》、《山呼海 啸》……这些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军政风云、经济特征、文化潮流以及审美趣味,对于雕琢人类的灵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