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俞晓群:首先这表现出版与其他行业的差异,在商品门类中,绝大部分商品都是越新越好,只有图书,在许多时候是越旧越好,“旧”还能被人记住,说明它的文 化价值,或历久弥新,或品质永存,或后无来者。其次表现出人们阅读的成熟,在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创新”的极端化追求,使人们往往只会向前看,不肯向 后看;但文化是最讲传承的,它的创造性一定需要奠基在传统之上。因此,人们对于旧书、绝版书、老经典的思念与需求,应该成为社会阅读群体的主流意识,引领 人们排开时尚阅读的干扰,步入正轨。第三,再版是深阅读的一种表现,它的对立项应该是浅阅读,这是一个好事情。
冯威:对于出版商来说,读者对绝版好书的需求,有的是真需求,有的是假需求。由于信息收集的困难,非统计学意义上的读者反馈都可能给生产商带来极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区分需求的真与假,或者区别哪些个性化需求可以转化为盈利模式,是市场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段洁: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门户和纸质图书的山寨跟风,使得我们当下的阅读环境愈发变得芜杂不堪。身处这种浮躁的出版氛围,我们更应该重视内容品质,不再 被浮躁肤浅的时尚泡沫所诱惑。生活重负下急匆匆的行走,忽视了太多路边的美景,我们需要绝美的文字安顿心灵。好在经过几代出版人的淘洗,古代乃至近现代很 多作家学者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过美好的印迹。如何找寻以往甄没于尘埃中的那些珠玉,并拾捡回来供读者再次细细把玩,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秦庆瑞:读者对于绝版好书“再版”的热切希望,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纯粹阅读的回归”。在当下,各种图书琳琅满目,再加上网络的发达,信息量可 以用“泛滥”来形容,让人疲于甄别和选择。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开始关注和重温经典,因为它们已经经历过时间的验证——如果经常看网店排行榜我们会发现,很 多经典图书,尽管已经出版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在榜单,经久不衰。而那些绝版的好书,同样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希望它们重新出版。第二,是小众阅读的 流行。现在人们流行小众的阅读,读者的兴趣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那些绝版的好书,也可能是因为读者的量不够大,所以没能够再出版。但是这些书,恰恰 符合一部分人的需求,所以他们要求再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