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黎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理事长)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印企数字化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在短暂的平稳中想到隐伏的危机、在显示的数字后面看到产业未来、在因果的逻辑内寻找激动人心的故事、在传统的业态里勇于突破创新、在关注存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增量、跨越边界拓展边际。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市场趋于碎片化、产品渐向个性化、时间周期高速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基于这些特征,出版印刷业的转型升级也应遵循互联网商业特点,即体验为王、深度参与、平民门槛和规模拓展。
对处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出版业而言,产品长尾效应更加显现,短时间批量图书需要工业印刷,小批量产品需要短板印刷,通过异地数字文件传输,实现就近快速供货的网络印刷。这就需要印刷企业建立数字内容生产系统、出版物整合营销传播系统、相互连接的多元化终端投送系统等三方面的技术支撑。并在此技术支撑下,逐步拥有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处理中心,POD内容生产、复制,现代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核心要素。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面的集成创新,通过建设云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出版零距离、印刷零差异、发行零库存、版权零担忧”的目标。
“零距离”数字印前系统:凤凰集团通过方正集团、芬兰Flowman的技术,德国GMG色彩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印刷)数字资源库建设,实现教材和出版物电子菲林制作,实现个性化、定制化、自助化出版知识加工自动化,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凤凰印”数字管理系统项目一期(2013年8月~2014年8月)已运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内部使用平台超过500种、海外所有业务通过平台超过1000种、图书数据沉淀超过2万种;项目二期的“零距离”V2.0将于2014年9月上线,实现手写修改、语音修改、多终端修改等功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