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从产品到服务 增值成出版新标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刘志伟
近年来,出版传媒业态变革迅猛,读者用户的思维随之迁移、习惯随之改变,迫使出版单位不得不及时应对以求发展。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基于传统的纸质图书挖掘其内容的可扩展性,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增值服务,也包括更深层次的延伸服务。此次,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特别联系到多家出版单位,就当前业内提供的增值服务的内容、形式展开交流,希冀引发更多有志同仁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前瞻卖点制胜市场
“增值服务”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可以说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准则。需要注意的是,“增值服务”是超前的、个性的服务体验,所以当大多数的出版单位都开始使用后,便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普通的服务流程或内容体验,便不再具有所谓“增值”的功能。
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二维码互动型菜谱”丛书为例,其包括了《会说话的家常菜》、《会说话的大众菜》、《会说话的凉拌菜》、《会说话的川湘菜》,单就内容而言未必会比同类图书有多少优势,可该系列主打的“增值服务”的延伸才是竞争关键——通过扫描二维码播放料理的示范视频,这种内容体验和服务优势,相较于一般的菜谱可谓超前,在读者的视野中脱颖而出。
相似案例还有青岛出版社在2014年推出的《美丽俏佳人:不美不活》,特别提供了“打开图书看视频”、“喜欢就购吧”等增值服务,通过用手机“亿拍”软件拍摄图片后,观看节目或者下单购物,在同类美妆图书中别具一格,迅速达成4万册的销量。该社总编室负责人王誉霖表示。据她介绍,继续探索立体化阅读的可能性,让读者体验增值服务的乐趣,也将成为其在美妆图书板块的战略部署之一。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