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不过,联盟的合作却非契约模式,在董江勇看来,最合适的合作方式是伙伴关系,松散的模式能将成员各方面潜能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出来。长远看来,联盟率先展示出的对内容人才的尊重,也许会推动媒体行业从渠道与内容谁为王的较量上,更多转回到对内容及内容生产者的重视。
自媒体长线
再美好的蓝图也最终会回归商业价值。广告依然是自媒体运转的重要支撑,移动互联网少有大量banner广告呈现,对于微信的广告投放,众多自媒体人还在寻找平衡点。WeMedia微信公众号只会在图文末端小心翼翼地出现广告,将阅读权更多交给用户。自媒体广告,用董江勇的话来讲,越来越倾向于“阳光下”。对于自媒体门户越来越被软文广告占领的说法,董江勇并不认同:“关注往往源于优质内容或自媒体人本身魅力,若平台长期充满言不由衷的溢美之词,最终会失去声誉、价值而被读者抛弃。少量的资金买去珍贵的态度、声誉,对自媒体人而言,得不偿失。”董江勇认为好的自媒体广告应是一种“话题营销”,美国赫芬顿邮报(TheHuffingtonPost)就已能做到收费报道。“这实际卖得是媒体的态度。”董江勇表示,偏偏这种态度、观点对于媒体而言是最重要的。
而WeMedia自媒体联盟的商业模式除出版、内容本身收益和广告外,依其媒体属性,还延展出会议、活动等模式。联盟创立WeMedia商学院,主要从事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顾问、培训、人才推荐、猎头等工作,基于此,新项目“WeMedia开放日沙龙”诞生,沙龙利用线上影响力聚集开发者、创业者、用户、媒体和所有合作伙伴,开展线下活动。自2013年8月第一期活动“O2O的想象空间”始,沙龙每月举办2期,涉及软硬件、移动互联网、微应用等主题。今年预计会在15座城市举办15场沙龙,现已在杭州、重庆、成都、武汉等地陆续展开。
作为技术、产品驱动的平台,WeMedia联盟还有一个具商业价值的集合平台,平台综合了内容管理系统,广告运营系统以及监控、统计、分析、挖掘系统的功能,目前作为内部系统并未对外开放。董江勇透露,WeMedia还将上线新产品——RTB(实时竞价)系统,利用此系统可将内容跨平台发布到所有媒体阵地,广告主可以选择在联盟所有媒体阵地里投放广告。这些都是联盟在与众多自媒体人一起,推进自媒体“自商业”所做的探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