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美术专业社产业升级路径解析(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珏
(链接:本报第5月6日第2039期6版《美术专业社产业升级路径解析(上)》)
美术社拓展产业链现状
近年提及较多的产业链拓展,事实上,是对美术社客户服务能力以及专业度的考量。从美术社在产业链拓展升级上的实践看,其具体通路包括切入从少儿动漫出版延 伸至相关幼教文化产业,但此路径对资金和资源的要求更为严苛,除了江苏美术社和辽宁美术社,从此路径顺利进展的美术社并不多。大多数美术社选择从美术专业 出发,切入图书衍生品开发、艺术品收藏、再造、经营、展览等领域。数字技术则为美术社的转型升级提供着有力辅助和支撑。但转型发展过程中,美术社也遇到了 许多共同的问题。比如,美术出版社普遍规模小,盘子小,在转型中存在了较大困难是不争事实。比较突出的人才问题在发展较快的美术社中尤为显著。比如辽宁美 术社现参与幼教文化产品项目的200余技术人员多数为兼职人员,这就需要辽美社与高校在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等各层次人才的调用上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而 大规模招聘高科技技术全职人员对于初涉数字出版的传统出版单位来说,又很不现实。资金问题。将传统出版有限的利润投入到数字出版中将导致研发周期长、见效 慢,因此资金不充盈是困扰辽美社迅速转型的主要问题。此外,产业链拓展后的多个领域,比如艺术品经营、数字出版等,不仅仅经营的产品形式是新的,载体是新 的,所面临的销售市场也是全新的,如何更快更高效地转变固有的图书营销思维,开拓多种营销渠道,这是目前摆在美术社面前的重大课题。当然,美术社也存在自 己的优势:其一,美术类图书读者的阅读习惯、工作方式和其他类别的图书不同。其二,美术图书能提供更原真、更贴近的色彩体验。其三,各美术社都拥有一批画 家、书法家、摄影家,还有很多书画文化遗产,这个资源是其他出版社没有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