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开启国学之门的金钥匙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精)》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章太炎 讲演,诸祖耿,王謇,王乘六 等记录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章太炎先生是众所周知的近代国学大师,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刘梦溪先生评价他是学者兼革命家,在诸多晚清国粹派人物中,国学在章太炎先生那里,是作为革命的一种手段来使用的。
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国学的两大支柱——经学(六艺)和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才是他钟情的国学的真正范围。
他一生有过四次“兴师动众”的国学讲演活动,均非纯为学问,他认为,学问不外“经义”“治世”两项,“有了学问,当然非讬之空言,要在见之实行”,“现在的时世,和往昔不同。但是,所变换的,只是外表的粗迹。至于内在的精义,是亘古千载而没有变换的。所以,古未必可废。所着重的,在善于推阐。假使能够发挥他的精义,忽略他的粗迹,那末,以前种种,未必无补于现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他为了反对腐败的清政府,推动社会改良,于“欧风东渐,兢尚西学,研究国学者日稀”、“同人深惧国学之衰微”危难情形下,独欲任持国学,终其一生都在为挽救国学免成绝学,用国学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感情和精神,用国粹激动种性,而禅精竭虑,抛心尽力。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历史之重要》中记载道:“国学不尚空言,要在坐而言者,起而可行。” “政治之学,非深明历史不可。”“夫人不读经书,则不知自处之道;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国家。”“有史而不读,是国家之根本先拔矣。”“史与经本相通,子与史亦相通。”非国学大师,难有此真知灼见啊。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是他晚年第四次(最后一次)国学讲演活动期间,于苏州的章氏国学讲习会(1935—1936年)讲演的记录。当年的记录者诸祖耿等先生,多已经谢世。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大师穿越时空的宝贵讲演稿,无限感激当年的学人们对大师讲演的忠实记录、精心整理、妥善保藏,感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们对遗稿的清理、整编、录入和校对。
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不缀,尤其在辛亥革命后,他退居书斋,专事钻研学问,他最后一次讲演活动期间的讲演稿问世,无疑代表了他国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准。惟其如此,中华书局于今年出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当然是学界期盼已久的佳讯。
我在百道网聆听中华书局俞国林编审的讲座后,意外申领到一本俞编审等编辑的这部《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从那天起,必要的单位工作、家务劳动之余,我全在潜心细读,真似久旱逢甘雨——见识了真知识;懂得了国学于我们每一个国民的意义、于每一位执政者的意义、于一个民族存亡、复兴的意义;了解了国学的基本范畴;知晓了要想学好历史,尤其是六经(《诗》《尚书》《礼仪》《易》《乐》《春秋》)中的历史,以史成论,以史为鉴,须臾离不开小学的知识;摸到了进入小学领域的门径。该书中还有很多章先生遍读古籍后分析得出的能够对某一经学或小学方面的断代研究结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读”来全不费工夫。
既然有幸得到大师传予的渐入国学之门的金钥匙,我辈当倍感珍惜,自学,精进,深入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及其精髓,并为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作者供职人民卫生出版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