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数字出版:容器优先还是情境优先?
传统出版的“容器优先”模式在数字化时代遭遇困境,传统出版商在转型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新的模式?“情境优先”的提出者、麦哲伦媒体公司的创立者布莱恩•奥列里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加拿大知名书业媒体“Quill & Quire”对其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

与奥列里的对话,主题是如何看待传统出版模式的缺陷(他所谓的“容器优先”即“container first”模式),与之对应的“情境优先”(“context-first”)模式则更强调元数据,网络可见度与互操作性。
“容器优先”模式与“情境优先”模式最关键的差异是什么?
当前最流行的模式——“容器优先”工作流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基于单一格式的内容创作、维护和传播——主要面向纸质书。其他包括电子书在内的数字格式居于次要位置。对出版内容的发现与获取都停留在格式层面。应该注意什么?
“情境优先”工作流程则建立在元数据的收集和维护上,包括研究内容、脚注链接、文献出处、音视频背景、标签内容以及标题级别的元数据。这种方法与格式无关,而是建立在对内容多种运用方式和反复利用的假设之上。在搜索驱动的环境下,这种情境框架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发现和消费内容的方式,比如一家食品网站Cookstr.com和彭博资讯就通过多种平台实时传递内容。
为什么传统的“容器模式”不利于出版业发展?
在我看来,容器主要从两个角度定义内容,而把不符合其定义的内容与文本(元数据)排除在外。当我们转向发现和消费“浏览器中的内容”时,出版商就不再销售内容,至少不只是销售内容。他们不得不就相应的情境展开竞争。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面临被取代的危险。
情境优先模式如何提高可见度?
大部分图书都是以长篇文字为主的作品。如果仅仅以标题进行索引,它们被发现的几率远远小于短小且更新较快的内容。通过对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设置语义标签,可以提高相关内容的可见度。
面对范式的转变,出版商所面临的挑战究竟是什么?
至少有三方面挑战:1)转变工作流程以抓取和维护情境数据;2)充分理解当下与未来的内容消费,选择如何建构和重组工作流;当销售单元和平均价格点发生变化时,如何发现赢利点。
在一个“内容过剩的时代”,出版商参与竞争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出版商,尤其是行业出版商与用户的接触非常有限,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主要通过中介。至于读者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出版商知之甚少。这种情形必须改变。出版商还要了解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对内容进行维护、定价和销售。类似固定价格和窗口价格的确定需要经过测试,而且还可能是经常性的。对于大部分出版商来说,这些能力尚未具备。
为什么对出版商来说,允许客户定制自己的内容很重要?
我想,读者将越来越期待通过各种平台和设备获取他们购买(或租赁)的内容。有一些读者希望能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注释,在网络社区上发布或分享他们的注释。
从一种层面上说,这意味着内容需要具有互操作性。
从另一层面上说,个人定制意味着内容的开放与可获取。Cookstr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用户对烹饪信息定制服务的需求和兴趣。很少有人只用一本食谱书来对付所有菜肴,我们选样、试验、改进并推荐我们喜欢的菜肴。纸质书无法实现这种应用,而目前出版商采用数字技术来实现这种应用的尝试也不甚理想。如果我们不做,新的进入者将填补这一空白。
对于出版商来说,什么是最有效的内容管理的模式?
虽然针对不同的出版商有具体不同的模式,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可以适用。在我看来,由“产品”思维向“服务”和“解决方案”思维转变,至少有四条原则适用于所有出版商:
1、内容必须开放、可获取和具备互操作性。固守于一种标准不是理想的选择。
2、出版商需要更加清晰地专注于情境,以此来提升内容可见度(包括实时测量)。
3、因为出版商是在和那些使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企业竞争,试图采用具有一定成本的内容与之竞争将面临失败。反之,他们应当鼓励对其内容进行更广泛的利用,从而发现机会。
4、如果能够为读者提供情境工具,帮助其管理信息过剩,那么出版商就能够脱颖而出。
如何使技术人员与出版商紧密合作,从而实现情境模式优先?
根据我的经验,最好的合作关系开始于对结果的讨论,而不是技术或平台。人们总是禁不住追求技术,比如更新内容管理系统,或者可以感受到的解决方案,如应用软件。
以上这些也许值得投资,但是技术终究不是解决方案,如何给予读者想要的才是关键。
出版商和技术专家应当从这里开始合作,然后测试更小的可以确认或优化最初设定目标的解决方案。一个包含太多活动部件且运作周期较长的项目往往容易失去市场。
最重要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麦克卢汉。你能预见到在这条道路上出现任何逆转的风险吗?
我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数字化世界,“出版商如何工作其实就是他们如何竞争”。并不是“媒介即讯息”,但它体现了我的想法,即新技术为传统出版商和新进入者都打开了一扇门。
如果我们继续用数字化流程去填充纸质和数字容器,我们将更难以高效率的方式推广和反复利用内容。随着来自不同渠道的内容变得愈加冗余——我认为有一种趋势不会改变——读者将有更多的选择。
价格会进一步降低,传统模式生产的产品收益将减少。出版商利用这一时间改变工作流程,投资于情境模式,增加易被发现和消费的内容。他们还将发现内容重新利用的机会,至少弥补价格降低所造成的一定的影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