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个人出版为什么能跟五大并驾齐驱
最近一段时间,电子书市场捷报频传。企鹅和兰登书屋合并,原来的六大变成了五大。但在电子书市场,依然是六大的格局,迈克尔•沙特金在文章中把个人出版看成一股非常重要的数字出版力量。

鲍克公司曾报道称,目前人们购买的电子书中有12%都是自助出版的。The Digital Reader、Good e-Reader两大网站对鲍克公司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事实上,确切数据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趋势。部分电子书收入来自于实体出版公司之外,这就意味着电子书领域新的“六大巨头”产生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企鹅兰登书屋、阿歇特、哈珀•柯林斯、西蒙与舒斯特、麦克米伦,还要再加上个人出版。
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出版电子书销售增长远比几大巨头要快。
此种现象的产生与个体作者以及不为商业出版商青睐的作者有莫大关系。虽然确实会有一些作者拒绝自助出版或者非传统方式出版(例如选择无预付版税的亚马逊出版),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选择自助出版或者亚马逊出版就要放弃书店或者其他零售分销渠道。(或者说似乎要放弃。以下消息可能会反驳这一观点,亚马逊《刽子手之女》电子书销量达一百万,同时该书纸质版本还被授权给霍顿•哈考特出版公司,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授权印刷了多少纸质版本,也不知道究竟卖出了多少本。)但是电子书的版税更高,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不得不放弃其他渠道而遭受的损失。因此在书店和其他零售渠道销售份额不断下滑的同时,代理商和作者们要仔细斟酌考量了。
如果我是业务拓展部经理(事实上我们正在做一些咨询项目,而我正是担任这一角色),我认为可增长的目标市场很多。我们可以这样来计算:用电子书线上的销售份额乘以版税率,然后再用传统交易方式销售图书的销售额乘以版税率。两相比较,作者们会发现,放弃实体销售渠道,转向在线销售,获得的经济利益会越来越多。而且从《刽子手之女》一书的发展来看,也不是要永远放弃实体书店销售。
休•豪伊仅仅将其《羊毛》系列图书的印刷版权交给了西蒙&舒斯特,这一做法目前并没有被大规模复制,但是这不代表以后不会(事实上,成功的独立作家约翰•洛克和贝拉安德烈也做了类似的举动,但是他们出售的仅仅是数字版权)。大出版商的电子书版税肯定会上涨(而印刷书籍的版税却可能会走下坡路)。这些都会改变各方的选择。
另一种打破单纯的网上在线销售出版策略的方式,就是采用按需印刷技术将实体书店打印书籍纳入出版策略之中。Open Road公司就是如此发展起来的,最初该公司只是一个单纯的电子书出版商,后来却选择为亚马逊打印纸质书籍。另有Byliner公司亦是如此(你可以通过其CreateSpace功能来打印在亚马逊上看中的电子书)。这跟以前的图书出版时的预售不同,现在如果读者走进一家巴诺书店或者独立书店,询问是否有某某书籍,该书店随即预订一两天内就可以交货。
因此,除了出版商之间要就市场份额展开竞争之外,出版商和个人出版以及商业产业之间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可以预见,在将来的某一天,个人出版会胜出。同在线销售(或者说亚马逊)市场份额增长的问题一样,个人出版会在何处止步?
大出版商也有办法反击。我们即将于9月26日与彼得•麦卡锡合作举行一个营销大会,他曾为兰登书屋制定数字营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叙事类书籍外,纸质印刷书籍还有很长一段路可以走。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很长一段路是指“多年”,而非“几十年”。
这种虽然无形但却日益激烈的竞争,正验证了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原子化”(atomization)概念。在考虑出版的未来时,原子化问题绝对不能被忽视。事实上,我认为独立的实体就是原子化的实现方式,而它对行业的大规模破坏性影响已经超过了独立作者们目前为止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甚至可以推断,在未来几年里,机构出版的发展将比过去几年里个人出版的增长速度还要快。
虽然未来人们在书籍上的花销不一定会大幅缩水,但是花钱的方式和走向肯定会大幅转变。所以,领先的出版商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应对这种转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