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他的博客名叫“用文字打败时间”,这是刚开始写作之时发的愿,当时“血气方刚,竖起大旗往前打,按石涛的话说,叫‘血战古人’”。现在“赛程过半”,他有了基本的自信,也明白所谓“打败时间”终究是一个妄念。已过不惑之年,冯唐意识到以后的体力也许会走下坡路,写作可能再撑十年。他也在挣扎,到底是用这十年写出三四部好小说,还是在他现在的管理位置上投资几家好医院?
冯唐在儿时长大的垂杨柳有一处房子,书房就设在这儿。窗外是破碎的街景,城市的机理彻底变了模样,他说下一本书要写逝去的北京,写儿时的记忆,一帮孩子在大院儿里打树上的知了,在护城河边钓鱼。而幼时读的书也都像记忆一般沉重,不便携带,所以都被他装进了 Kindle 和 iPad。冯唐指了指摆在家门口的一个行李箱,说:“现在这才是我的家。”
B=《外滩画报》F=冯唐
B:你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以后要给儿子开个单子,十本书就足够了。
F :我可能会告诉他这是我反复读的十本,但不强求他也要读,他可以做调整。那十本书是:《诗经》、《论语》、《庄子》、《唐诗三百首》、《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曾文正公嘉言钞》、《毛泽东选集》,还有《五灯会元》。
B:阅读对你改变最大的是什么?
F :我觉得阅读几乎改变了我一切,那真是粮食。就是说你想脱离傻逼状态,不变成所谓的精神上的饿鬼,那只能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书的积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是互相印证的,就像“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不过行万里路不见得能遇上最好的导师,多数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但是书基本都在那儿,有些经典已经那么多年了,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更多是靠自己的自觉。
B:你对严肃书籍有一个定义:不是通常能在机场买到的,不是近 5 年出的,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那你自己出的书呢?
F :没关系了,我的文集已经是第三版,最早是 2007 年出的,现在 2013 年了。给它一段时间,让它去沉淀,这是我的理想。谁都想多卖书,反正我想多卖书,但如果说畅销书和长销书,我宁可选长销书,我喜欢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创作,也用这个标准来选我想读的书。
B:你读当代作家的书不多,为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